长子县,隶属于
山西省长治市,地处山西省东南部,上党盆地西南侧,介于北纬35°53′~36°15′,东经112°27′~113°00′之间。全县总面积1029平方公里。长子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受冷暖空气势力交替影响,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热同季,季风强盛。截至2018年,长子县辖7镇5乡,县政府驻丹朱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长子县常住人口为298690人。
长子县历史悠久,因上古时期尧王大儿子丹朱,受封于此而得县名。东晋十六国时,慕容永据长子称帝,为西燕国都。隋开皇年间复称长子县,此后,县名历代未改。长子县交通便利,古为晋豫通衢、秦晋通衢,县城距市区仅20公里,省道228、326和长临高速穿境而过,太焦铁路、中南铁路在此交汇,中南铁路沿线最大的铁路编组站。长子县南有
羊头山,始祖
炎帝在此尝百草,得嘉禾,教民农耕。西有
发鸠山,是著名神话传说“
精卫填海”的诞生地。西南部
仙翁山,有迄今2.5亿年的木化石群落。并有战国墓、
法兴寺、
崇庆寺等名胜古迹,共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
2019年12月,成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
长子县,隶属于<a href="./?mention=山西省">山西省</a><a href="./?mention=长治市">长治市</a>,地处山西省东南部,上党盆地西南侧,介于北纬35°53′~36°15′,东经112°27′~113°00′之间。全县总面积1029平方公里。长子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受冷暖空气势力交替影响,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热同季,季风强盛。截至2018年,长子县辖7镇5乡,县政府驻丹朱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长子县常住人口为298690人。<br/>长子县历史悠久,因上古时期尧王大儿子丹朱,受封于此而得县名。东晋十六国时,慕容永据长子称帝,为西燕国都。隋开皇年间复称长子县,此后,县名历代未改。长子县交通便利,古为晋豫通衢、秦晋通衢,县城距市区仅20公里,省道228、326和长临高速穿境而过,太焦铁路、中南铁路在此交汇,中南铁路沿线最大的铁路编组站。长子县南有<a href="./?mention=羊头山">羊头山</a>,始祖<a href="./?mention=炎帝">炎帝</a>在此尝百草,得嘉禾,教民农耕。西有<a href="./?mention=发鸠山">发鸠山</a>,是著名神话传说“<a href="./?mention=精卫填海">精卫填海</a>”的诞生地。西南部<a href="./?mention=仙翁山">仙翁山</a>,有迄今2.5亿年的木化石群落。并有战国墓、<a href="./?mention=法兴寺">法兴寺</a>、<a href="./?mention=崇庆寺">崇庆寺</a>等名胜古迹,共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br/>2019年12月,成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