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融(79年—166年),字季长。
扶风茂陵(今
陕西兴平东北)人。
东汉时期著名
经学家,东汉名将
马援的从孙。历任
校书郎、郡功曹、
议郎、大将军
从事中郎及武都、南郡太守等职,后因得罪大将军
梁冀而被剃发流放,途中自杀未遂,得以免罪召还。再任议郎,又在
东观校勘儒学典籍,后因病离职。延熹九年(166年),马融去世,享年八十八岁。唐代时配享孔子,宋代时被追封为扶风伯。
马融一生注书甚多,注有《
孝经》、《
论语》、《诗》、《
周易》、《
三礼》、《
尚书》、《
列女传》、《
老子》、《
淮南子》、《
离骚》等书,皆已散佚,清人编的《玉函山房丛书》、《汉学堂丛书》都有辑录。另有赋颂等作品,有集已佚,明人辑有《马季长集》。他尤长于
古文经学。设帐授徒,门人常有千人之多。他不拘于儒者的礼节,“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尝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
卢植、
郑玄等都是其门徒。
概述图片来源:
马融(79年—166年),字季长。<a href="./?mention=扶风">扶风</a>茂陵(今<a href="./?mention=陕西">陕西</a>兴平东北)人。<a href="./?mention=东汉">东汉</a>时期著名<a href="./?mention=经学家">经学家</a>,东汉名将<a href="./?mention=马援">马援</a>的从孙。历任<a href="./?mention=校书郎">校书郎</a>、郡功曹、<a href="./?mention=议郎">议郎</a>、大将军<a href="./?mention=从事中郎">从事中郎</a>及武都、南郡太守等职,后因得罪大将军<a href="./?mention=梁冀">梁冀</a>而被剃发流放,途中自杀未遂,得以免罪召还。再任议郎,又在<a href="./?mention=东观">东观</a>校勘儒学典籍,后因病离职。延熹九年(166年),马融去世,享年八十八岁。唐代时配享孔子,宋代时被追封为扶风伯。<br/>马融一生注书甚多,注有《<a href="./?mention=孝经">孝经</a>》、《<a href="./?mention=论语">论语</a>》、《诗》、《<a href="./?mention=周易">周易</a>》、《<a href="./?mention=三礼">三礼</a>》、《<a href="./?mention=尚书">尚书</a>》、《<a href="./?mention=列女传">列女传</a>》、《<a href="./?mention=老子">老子</a>》、《<a href="./?mention=淮南子">淮南子</a>》、《<a href="./?mention=离骚">离骚</a>》等书,皆已散佚,清人编的《玉函山房丛书》、《汉学堂丛书》都有辑录。另有赋颂等作品,有集已佚,明人辑有《马季长集》。他尤长于<a href="./?mention=古文经学">古文经学</a>。设帐授徒,门人常有千人之多。他不拘于儒者的礼节,“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尝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a href="./?mention=卢植">卢植</a>、<a href="./?mention=郑玄">郑玄</a>等都是其门徒。<br/>概述图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