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626年?—687年?),字观光,
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
唐代大臣、诗人、
儒客大家,与
王勃、
杨炯、
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骆宾王出身寒微,少有才名。
永徽年间,成为道王
李元庆文学、武功主簿,迁长安
主簿。
仪凤三年(678年),担任
侍御史,因事下狱,遇赦而出。
调露二年(680年),出任临海
县丞,坐事免官。
光宅元年(684年),跟随英国公
徐敬业起兵讨伐
武则天,撰写《讨武曌檄》。徐敬业败亡后,骆宾王结局不明,或说被乱军所杀,或说遁入空门。
骆宾王诗作辞采华胆,格律谨严。长篇如《帝京篇》,五七言参差转换,讽时与自伤兼而有之;小诗如《
于易水送人》,二十字中,悲凉慷慨,余情不绝,有《
骆宾王文集》传世。
骆宾王(626年?—687年?),字观光,<a href="./?mention=婺州">婺州</a>义乌(今属浙江)人。<a href="./?mention=唐代">唐代</a>大臣、诗人、<a href="./?mention=儒客">儒客</a>大家,与<a href="./?mention=王勃">王勃</a>、<a href="./?mention=杨炯">杨炯</a>、<a href="./?mention=卢照邻">卢照邻</a>合称“初唐四杰”。<br/>骆宾王出身寒微,少有才名。<a href="./?mention=永徽">永徽</a>年间,成为道王<a href="./?mention=李元庆">李元庆</a>文学、武功主簿,迁长安<a href="./?mention=主簿">主簿</a>。<a href="./?mention=仪凤">仪凤</a>三年(678年),担任<a href="./?mention=侍御史">侍御史</a>,因事下狱,遇赦而出。<a href="./?mention=调露">调露</a>二年(680年),出任临海<a href="./?mention=县丞">县丞</a>,坐事免官。<a href="./?mention=光宅">光宅</a>元年(684年),跟随英国公<a href="./?mention=徐敬业">徐敬业</a>起兵讨伐<a href="./?mention=武则天">武则天</a>,撰写《讨武曌檄》。徐敬业败亡后,骆宾王结局不明,或说被乱军所杀,或说遁入空门。<br/>骆宾王诗作辞采华胆,格律谨严。长篇如《帝京篇》,五七言参差转换,讽时与自伤兼而有之;小诗如《<a href="./?mention=于易水送人">于易水送人</a>》,二十字中,悲凉慷慨,余情不绝,有《<a href="./?mention=骆宾王文集">骆宾王文集</a>》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