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
何士祁又在古城墙东南角上建造了魁星阁,期望魁宿能光顾
川沙,接受人间香火,保佑书院世代学子,人人学有所成。 魁星阁是高三层的宝塔型建筑,六面飞檐翘角,可谓当时川沙之最高建筑。魁星阁有个葫芦型塔顶,据传,为保一方平安,建塔时在葫芦里放置了一颗
宝珠,名曰定火珠。自魁星阁建成后,川沙这个地方从无火警发生。虽是历史巧合,但也为魁星阁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1925年,川沙
古城墙拆除,仅保留东南角观澜书院中200余米一段,魁星阁作为文物亦得以保存。1947年邑人
张文魁出资重建。1966年“文革”中,魁星阁毁于一旦。1987年,旅居
香港的同胞陶伯育先生回故里,慷慨解囊重建,于次年建成。
重建后的魁星阁,再现当年雄姿,与古城墙上的
岳碑亭、文笔塔及城墙下的
敬业堂浑然一体,构成了川沙著名的文物景点,成为
浦东新区重要的文化遗迹。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a href="./?mention=何士祁">何士祁</a>又在古城墙东南角上建造了魁星阁,期望魁宿能光顾<a href="./?mention=川沙">川沙</a>,接受人间香火,保佑书院世代学子,人人学有所成。 魁星阁是高三层的宝塔型建筑,六面飞檐翘角,可谓当时川沙之最高建筑。魁星阁有个葫芦型塔顶,据传,为保一方平安,建塔时在葫芦里放置了一颗<a href="./?mention=宝珠">宝珠</a>,名曰定火珠。自魁星阁建成后,川沙这个地方从无火警发生。虽是历史巧合,但也为魁星阁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br/>1925年,川沙<a href="./?mention=古城墙">古城墙</a>拆除,仅保留东南角观澜书院中200余米一段,魁星阁作为文物亦得以保存。1947年邑人<a href="./?mention=张">张</a><a href="./?mention=文魁">文魁</a>出资重建。1966年“文革”中,魁星阁毁于一旦。1987年,旅居<a href="./?mention=香港">香港</a>的同胞陶伯育先生回故里,慷慨解囊重建,于次年建成。<br/>重建后的魁星阁,再现当年雄姿,与古城墙上的<a href="./?mention=岳碑亭">岳碑亭</a>、文笔塔及城墙下的<a href="./?mention=敬业堂">敬业堂</a>浑然一体,构成了川沙著名的文物景点,成为<a href="./?mention=浦东新区">浦东新区</a>重要的文化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