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是战国诗人
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离骚”,东汉
王逸释为:“离,别也;骚,愁也。”《离骚》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草禽鸟的
比兴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
象征,借助于自传性回忆中的情感激荡,和复沓纷至、倏生倏灭的幻境交替展开全诗。作品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哀民生之多艰”,叹奸佞之当道。主张“举贤而授能”,“循绳墨而不颇”。提出“皇天无私阿”,对
天命论进行批判。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丰富的想像,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有深远影响。有东汉王逸《
楚辞章句》、南宋
朱熹《
楚辞集注》、清代
戴震《
屈原赋注》等注本。
《离骚》是战国诗人<a href="./?mention=屈原">屈原</a>创作的文学作品。“离骚”,东汉<a href="./?mention=王逸">王逸</a>释为:“离,别也;骚,愁也。”《离骚》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草禽鸟的<a href="./?mention=比兴">比兴</a>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a href="./?mention=象征">象征</a>,借助于自传性回忆中的情感激荡,和复沓纷至、倏生倏灭的幻境交替展开全诗。作品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哀民生之多艰”,叹奸佞之当道。主张“举贤而授能”,“循绳墨而不颇”。提出“皇天无私阿”,对<a href="./?mention=天命论">天命论</a>进行批判。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丰富的想像,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有深远影响。有东汉王逸《<a href="./?mention=楚辞章句">楚辞章句</a>》、南宋<a href="./?mention=朱熹">朱熹</a>《<a href="./?mention=楚辞集注">楚辞集注</a>》、清代<a href="./?mention=戴震">戴震</a>《<a href="./?mention=屈原赋注">屈原赋注</a>》等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