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门位于陕西省西安市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内,始建于
唐高宗龙朔二年,是
唐帝国京师
长安皇宫
大明宫的正南门,城门上建有巍峨高大的
丹凤楼。北与
含元殿、
宣政殿、
紫宸殿遥相呼应,构成了大明宫的中轴线,是唐朝皇帝出入宫城的主要通道,同时也是唐代皇帝二百多年间举行登基、改元、宣布大赦及举行宴会等外朝大典的重要政治场所,是大唐王朝的国家象征,有“盛唐第一门”之称。
丹凤门为五门道,是中国古代都城城门建制的最高制度,其形制延续至后来的明清紫禁城
天安门;也被称为“五门”,“国门”,“凤门”等。
从1957年开始,考古工作者对大明宫丹凤门遗址进行调查、勘探。2005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唐城工作队对丹凤门遗址进行了全面考古发掘。发掘结果表明,丹凤门的墩台用黄土夯筑而成,外砌砖壁,墩台东西长74.5米,城门(加马道)东西长近200米,南北宽33米,占地约2460平方米,共开5个门道。考古发掘显示,丹凤门遗址的规模之大、门道之宽、马道之长,均为隋唐城门考古之最,被考古界誉为“盛唐第一门”。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丹凤门遗址所在的
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作为中国、
哈萨克斯坦和
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丹凤门位于陕西省西安市<a href="./?mention=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a>内,始建于<a href="./?mention=唐高宗">唐高宗</a>龙朔二年,是<a href="./?mention=唐帝国">唐帝国</a>京师<a href="./?mention=长安">长安</a>皇宫<a href="./?mention=大明宫">大明宫</a>的正南门,城门上建有巍峨高大的<a href="./?mention=丹凤楼">丹凤楼</a>。北与<a href="./?mention=含元殿">含元殿</a>、<a href="./?mention=宣政殿">宣政殿</a>、<a href="./?mention=紫宸殿">紫宸殿</a>遥相呼应,构成了大明宫的中轴线,是唐朝皇帝出入宫城的主要通道,同时也是唐代皇帝二百多年间举行登基、改元、宣布大赦及举行宴会等外朝大典的重要政治场所,是大唐王朝的国家象征,有“盛唐第一门”之称。<br/>丹凤门为五门道,是中国古代都城城门建制的最高制度,其形制延续至后来的明清紫禁城<a href="./?mention=天安门">天安门</a>;也被称为“五门”,“国门”,“凤门”等。<br/>从1957年开始,考古工作者对大明宫丹凤门遗址进行调查、勘探。2005年,<a href="./?mention=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a>唐城工作队对丹凤门遗址进行了全面考古发掘。发掘结果表明,丹凤门的墩台用黄土夯筑而成,外砌砖壁,墩台东西长74.5米,城门(加马道)东西长近200米,南北宽33米,占地约2460平方米,共开5个门道。考古发掘显示,丹凤门遗址的规模之大、门道之宽、马道之长,均为隋唐城门考古之最,被考古界誉为“盛唐第一门”。<br/>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a href="./?mention=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a>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丹凤门遗址所在的<a href="./?mention=唐长安城">唐长安城</a>大明宫遗址作为中国、<a href="./?mention=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a>和<a href="./?mention=吉尔吉斯斯坦">吉尔吉斯斯坦</a>三国联合申遗的“<a href="./?mention=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a>”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a href="./?mention=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名录</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