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利缅特·叶夫列莫维奇·伏罗希洛夫(俄语:Климе́нт Ефре́мович Вороши́лов,1881年2月4日[25]—1969年12月2日),
苏联军事家、党务和国务活动家,
苏联元帅。
伏罗希洛夫出生于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省(今乌克兰
卢甘斯克州),早年曾先后在多个行业当过工人。1903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两年后开始正式参加工人运动。1917年,先后参加
二月革命和
十月革命。1918年—1920年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先后担任多个军区的司令及革命委员,负责组织和领导红军。1925年,担任苏联陆海军人民委员会和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翌年当选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1935年,被授予苏联元帅头衔。卫国战争期间,担任国防委员会委员。1953年,担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60年5月,被撤销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职务,保留委员身份。1961年10月,在苏共二十二大上被批评为“支持反党集团”,未能进入新一届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但在1966年再次当选。1969年12月2日,伏罗希洛夫在
莫斯科逝世,享年88岁,葬于
红场。
伏罗希洛夫在国内战争时期,与布琼尼合作组建装甲纵队和骑兵集团军,凭借着出色的指挥才能,击退了外国干涉军和白军的数次入侵,为前期的苏俄立下了汗马功劳;苏联成立后,先后两次推进红军的改革和发展,对苏联军事装备和战术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概述图片来源:)
克利缅特·叶夫列莫维奇·伏罗希洛夫(俄语:Климе́нт Ефре́мович Вороши́лов,1881年2月4日[25]—1969年12月2日),<a href="./?mention=苏联">苏联</a>军事家、党务和国务活动家,<a href="./?mention=苏联元帅">苏联元帅</a>。<br/>伏罗希洛夫出生于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省(今乌克兰<a href="./?mention=卢甘斯克州">卢甘斯克州</a>),早年曾先后在多个行业当过工人。1903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两年后开始正式参加工人运动。1917年,先后参加<a href="./?mention=二月革命">二月革命</a>和<a href="./?mention=十月革命">十月革命</a>。1918年—1920年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先后担任多个军区的司令及革命委员,负责组织和领导红军。1925年,担任苏联陆海军人民委员会和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翌年当选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1935年,被授予苏联元帅头衔。卫国战争期间,担任国防委员会委员。1953年,担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60年5月,被撤销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职务,保留委员身份。1961年10月,在苏共二十二大上被批评为“支持反党集团”,未能进入新一届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但在1966年再次当选。1969年12月2日,伏罗希洛夫在<a href="./?mention=莫斯科">莫斯科</a>逝世,享年88岁,葬于<a href="./?mention=红场">红场</a>。<br/>伏罗希洛夫在国内战争时期,与布琼尼合作组建装甲纵队和骑兵集团军,凭借着出色的指挥才能,击退了外国干涉军和白军的数次入侵,为前期的苏俄立下了汗马功劳;苏联成立后,先后两次推进红军的改革和发展,对苏联军事装备和战术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br/>(概述图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