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焯(1661年—1722年),
字润千,因早年丧母,改字屺瞻,号义门、无勇、茶仙,晚年多用茶仙,
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寄籍崇明,为为官后迁回长洲(今苏州)。先世曾以“义门”旌,学者称义门先生。
清代著名学者、书法家。
清
康熙四十二(1703)年癸未科第二甲第三名进士。曾为皇八子
胤禩伴读。在当时以通经史百家之学,长于考订而有盛名。他在考据学上很有造诣,对坊间出版书籍的错误都一一订正。
何焯与
笪重光、
姜宸英、
汪士鋐并称为康熙年间“
帖学四大家”。当时人争索何书,更有好事者以重金争购其手校本。他的楷书作品《桃花园诗》简静疏朗,清雅古穆,为书迹中的上上之作。
何焯(1661年—1722年),<a href="./?mention=字">字</a>润千,因早年丧母,改字屺瞻,号义门、无勇、茶仙,晚年多用茶仙,<a href="./?mention=江苏">江苏</a><a href="./?mention=长洲">长洲</a>(今苏州)人,寄籍崇明,为为官后迁回长洲(今苏州)。先世曾以“义门”旌,学者称义门先生。<a href="./?mention=清代">清代</a>著名学者、书法家。<br/>清<a href="./?mention=康熙">康熙</a>四十二(1703)年癸未科第二甲第三名进士。曾为皇八子<a href="./?mention=胤禩">胤禩</a>伴读。在当时以通经史百家之学,长于考订而有盛名。他在考据学上很有造诣,对坊间出版书籍的错误都一一订正。<br/>何焯与<a href="./?mention=笪重光">笪重光</a>、<a href="./?mention=姜宸英">姜宸英</a>、<a href="./?mention=汪士鋐">汪士鋐</a>并称为康熙年间“<a href="./?mention=帖学">帖学</a>四大家”。当时人争索何书,更有好事者以重金争购其手校本。他的楷书作品《桃花园诗》简静疏朗,清雅古穆,为书迹中的上上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