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秦(351年~394年)是
氐族建立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政权之一,也是十六国中最强大的国家。历五世共六帝(含追封共八帝),享国四十四年,从
苻洪自立称王算是四十六年。
苻洪在
石虎去世后降
东晋,在
后赵内讧时意图夺下关中,但遭
麻秋毒死。350年,
苻健占据关中,次年登基,设置百官,定都长安,后与东晋断交。东晋派
殷浩、
桓温讨伐,苻健都成功抵御,国势渐固。
苻生继立,淫杀无度,
苻坚杀而代之。苻坚推崇儒学,奖励文教,知人善任,由
王猛等人辅政,得以集权中央,国势大盛,史称“关陇清晏,百姓丰乐”。前秦强盛后,苻坚有意一统天下,派王猛、
邓羌率军灭亡前燕,攻取关东六州。371年,灭亡仇池,俘虏
杨纂,
吐谷浑归附。373年,攻占
巴蜀、
汉中,邛、筰、夜郎皆降。376年,灭
前凉,同年灭
代。平定
西域诸国。此时前秦东邻大海,南抵汉水,西到龟兹,北达沙漠,与南方
东晋对峙,疆域成为五胡之最。[83]
前秦提倡儒学,兴立学校,培养统治人才。注重农桑,兴修水利,修立亭驿,发展工商。消灭前燕后实行徙民政策,将关东被征服的
鲜卑、
乌桓、
丁零等族十万户徙至关中,充实近畿,便于控制;又将关中的氐族十五万户移至关东,分置于各要镇,用以加强控制新征服地区的人民。前秦此时,政治较为清明,社会相对安定,国力达于鼎盛。但自淝水战败后,迅速走向衰落和瓦解,北部中国再度陷于分裂之中。[20]
前秦的汉化改革有效缓解了
民族隔阂,促进了文明延续与
民族融合,并为
后秦、
北朝的汉化改革打下基础。
前秦(351年~394年)是<a href="./?mention=氐族">氐族</a>建立<a href="./?mention=五胡十六国">五胡十六国</a>时期的政权之一,也是十六国中最强大的国家。历五世共六帝(含追封共八帝),享国四十四年,从<a href="./?mention=苻洪">苻洪</a>自立称王算是四十六年。<br/>苻洪在<a href="./?mention=石虎">石虎</a>去世后降<a href="./?mention=东晋">东晋</a>,在<a href="./?mention=后赵">后赵</a>内讧时意图夺下关中,但遭<a href="./?mention=麻秋">麻秋</a>毒死。350年,<a href="./?mention=苻健">苻健</a>占据关中,次年登基,设置百官,定都长安,后与东晋断交。东晋派<a href="./?mention=殷浩">殷浩</a>、<a href="./?mention=桓温">桓温</a>讨伐,苻健都成功抵御,国势渐固。<a href="./?mention=苻生">苻生</a>继立,淫杀无度,<a href="./?mention=苻坚">苻坚</a>杀而代之。苻坚推崇儒学,奖励文教,知人善任,由<a href="./?mention=王猛">王猛</a>等人辅政,得以集权中央,国势大盛,史称“关陇清晏,百姓丰乐”。前秦强盛后,苻坚有意一统天下,派王猛、<a href="./?mention=邓羌">邓羌</a>率军灭亡前燕,攻取关东六州。371年,灭亡仇池,俘虏<a href="./?mention=杨纂">杨纂</a>,<a href="./?mention=吐谷浑">吐谷浑</a>归附。373年,攻占<a href="./?mention=巴蜀">巴蜀</a>、<a href="./?mention=汉中">汉中</a>,邛、筰、夜郎皆降。376年,灭<a href="./?mention=前凉">前凉</a>,同年灭<a href="./?mention=代">代</a>。平定<a href="./?mention=西域">西域</a>诸国。此时前秦东邻大海,南抵汉水,西到龟兹,北达沙漠,与南方<a href="./?mention=东晋">东晋</a>对峙,疆域成为五胡之最。[83]<br/>前秦提倡儒学,兴立学校,培养统治人才。注重农桑,兴修水利,修立亭驿,发展工商。消灭前燕后实行徙民政策,将关东被征服的<a href="./?mention=鲜卑">鲜卑</a>、<a href="./?mention=乌桓">乌桓</a>、<a href="./?mention=丁零">丁零</a>等族十万户徙至关中,充实近畿,便于控制;又将关中的氐族十五万户移至关东,分置于各要镇,用以加强控制新征服地区的人民。前秦此时,政治较为清明,社会相对安定,国力达于鼎盛。但自淝水战败后,迅速走向衰落和瓦解,北部中国再度陷于分裂之中。[20]<br/>前秦的汉化改革有效缓解了<a href="./?mention=民族隔阂">民族隔阂</a>,促进了文明延续与<a href="./?mention=民族融合">民族融合</a>,并为<a href="./?mention=后秦">后秦</a>、<a href="./?mention=北朝">北朝</a>的汉化改革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