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首岭遗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金陵河西岸,是一处内容较丰富、保存较好的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村落遗址,在1953年被发现。[5]
北首岭遗址,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200米,面积约60000平方米,聚落平面呈南北长、东西窄的椭圆形,主要分为居住区、墓葬区。北首岭遗址典型地反映了在
母系社会时期宝鸡先民的状况:使用石器刀耕火种,生产栗等谷物,也采集野果,捕鱼打猎,集体生产,共同消费,实行族外群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住半地穴式房屋,使用简单的数字符号,具有灵魂观念,相信死后“灵归西天”,死后集体埋葬,依靠氏族的集体力量,冲破自然的各种障碍,顽强地推动社会向前发展。[4]
2006年5月25日,北首岭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首岭遗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金陵河西岸,是一处内容较丰富、保存较好的<a href="./?mention=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a><a href="./?mention=仰韶文化">仰韶文化</a>村落遗址,在1953年被发现。[5]<br/>北首岭遗址,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200米,面积约60000平方米,聚落平面呈南北长、东西窄的椭圆形,主要分为居住区、墓葬区。北首岭遗址典型地反映了在<a href="./?mention=母系社会">母系社会</a>时期宝鸡先民的状况:使用石器刀耕火种,生产栗等谷物,也采集野果,捕鱼打猎,集体生产,共同消费,实行族外群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住半地穴式房屋,使用简单的数字符号,具有灵魂观念,相信死后“灵归西天”,死后集体埋葬,依靠氏族的集体力量,冲破自然的各种障碍,顽强地推动社会向前发展。[4]<br/>2006年5月25日,北首岭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