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商(公元前507年—前400年),
姒姓,卜氏,名商,字子夏,
南阳郡温邑(今河南
温县黄庄镇卜杨门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名列“
孔门七十二贤”和“
孔门十哲”之一,尊称“卜子”。
子夏个性阴郁勇武,好与贤己者处,求学于
孔子,以“文学”著称。曾任
莒父县令,提出“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主张“做官取信于民,然后才能使民效劳”。孔子去世后,面对
孔门丧乱,子夏前往
魏国教学育人,收取
李悝、
吴起为弟子,被
魏文侯尊为师傅。子夏不像
颜回、
曾参一样严守孔子之道,而是一位颇有经世倾向的思想家。他不再关注“克己复礼”,而是与时俱进的当世之政,提出一套延展儒家正统政治观点的政治及
历史理论。
周安王二年(公元前400年),去世,归葬于温县,
从祀于孔庙,追封魏侯。
卜商(公元前507年—前400年),<a href="./?mention=姒姓">姒姓</a>,卜氏,名商,字子夏,<a href="./?mention=南阳郡">南阳郡</a>温邑(今河南<a href="./?mention=温县">温县</a><a href="./?mention=黄庄镇">黄庄镇</a>卜杨门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名列“<a href="./?mention=孔门七十二贤">孔门七十二贤</a>”和“<a href="./?mention=孔门十哲">孔门十哲</a>”之一,尊称“卜子”。<br/>子夏个性阴郁勇武,好与贤己者处,求学于<a href="./?mention=孔子">孔子</a>,以“文学”著称。曾任<a href="./?mention=莒父">莒父</a>县令,提出“<a href="./?mention=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a>”的思想,主张“做官取信于民,然后才能使民效劳”。孔子去世后,面对<a href="./?mention=孔门">孔门</a>丧乱,子夏前往<a href="./?mention=魏国">魏国</a>教学育人,收取<a href="./?mention=李悝">李悝</a>、<a href="./?mention=吴起">吴起</a>为弟子,被<a href="./?mention=魏文侯">魏文侯</a>尊为师傅。子夏不像<a href="./?mention=颜回">颜回</a>、<a href="./?mention=曾参">曾参</a>一样严守孔子之道,而是一位颇有经世倾向的思想家。他不再关注“克己复礼”,而是与时俱进的当世之政,提出一套延展儒家正统政治观点的政治及<a href="./?mention=历史理论">历史理论</a>。<br/>周安王二年(公元前400年),去世,归葬于温县,<a href="./?mention=从祀">从祀</a>于孔庙,追封魏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