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天泽(1202年-1275年),字润甫,大兴永清(今永清县)人。
大蒙古国及
元朝初年名将。
史天泽少善骑射。勇力过人。
元太祖八年(1213年),随父
史秉直归降
木华黎。元太祖二十年(1225年),接替其兄
史天倪都元帅职,率军击败金将
武仙,又俘杀抗蒙
红袄军将领
彭义斌。历授五路万户、河南等路
宣抚使、中书
右丞相、枢密副使等职。曾从征阿里不哥,平定
李璮叛乱。至元十一年(1274年),与
伯颜同任中书左丞相,统军出征
南宋,至
郢州时因病北还。次年,病逝于
真定,年七十四。累赠
太尉、
太师、镇阳王,
谥号“
忠武”。
史天泽“出入将相五十年,上不疑而下无怨”,甚至被人比作
郭子仪、
曹彬。他一生谨慎,多谋善断,料敌用兵,主张攻心为上,力戒杀掠。史天泽及其家族为巩固和发展蒙古贵族在中原的统治立下功劳,是
忽必烈推行汉法的主要大臣之一,也是元朝时汉族显贵的代表人物。
史天泽(1202年-1275年),字润甫,大兴永清(今永清县)人。<a href="./?mention=大蒙古国">大蒙古国</a>及<a href="./?mention=元朝">元朝</a>初年名将。<br/>史天泽少善骑射。勇力过人。<a href="./?mention=元太祖">元太祖</a>八年(1213年),随父<a href="./?mention=史秉直">史秉直</a>归降<a href="./?mention=木华黎">木华黎</a>。元太祖二十年(1225年),接替其兄<a href="./?mention=史天倪">史天倪</a>都元帅职,率军击败金将<a href="./?mention=武仙">武仙</a>,又俘杀抗蒙<a href="./?mention=红袄军">红袄军</a>将领<a href="./?mention=彭义斌">彭义斌</a>。历授五路万户、河南等路<a href="./?mention=宣抚使">宣抚使</a>、中书<a href="./?mention=右丞相">右丞相</a>、枢密副使等职。曾从征阿里不哥,平定<a href="./?mention=李璮">李璮</a>叛乱。至元十一年(1274年),与<a href="./?mention=伯颜">伯颜</a>同任中书左丞相,统军出征<a href="./?mention=南宋">南宋</a>,至<a href="./?mention=郢州">郢州</a>时因病北还。次年,病逝于<a href="./?mention=真定">真定</a>,年七十四。累赠<a href="./?mention=太尉">太尉</a>、<a href="./?mention=太师">太师</a>、镇阳王,<a href="./?mention=谥号">谥号</a>“<a href="./?mention=忠武">忠武</a>”。<br/>史天泽“出入将相五十年,上不疑而下无怨”,甚至被人比作<a href="./?mention=郭子仪">郭子仪</a>、<a href="./?mention=曹彬">曹彬</a>。他一生谨慎,多谋善断,料敌用兵,主张攻心为上,力戒杀掠。史天泽及其家族为巩固和发展蒙古贵族在中原的统治立下功劳,是<a href="./?mention=忽必烈">忽必烈</a>推行汉法的主要大臣之一,也是元朝时汉族显贵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