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顺之(1507年11月9日—1560年4月25日),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汉族,武进(今属江苏
常州)人。
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数学家,抗倭英雄。
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会试第一,官
翰林编修,后调
兵部主事。当时
倭寇屡犯沿海,唐顺之以
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后调任
右佥都御史,
凤阳巡抚。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督师抗倭途中不幸染病,于通州(今江苏省南通市)去世。
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其为“荆川先生”。
在军事上,他主张抗倭,对实战经验进行了总结;在文学上,主张“本色论”“师法唐宋”,是明代中后期“唐宋派”的领袖。作为明代诗文大家,唐顺之以古文与八股文著称于文学史;在思想上,主张“道器不二”、“技艺与德岂可分两事”,重新整合王学左、右两派思想,为
阳明心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阶段。
(概述图片来源:《江苏无锡前洲唐氏宗谱·唐顺之像》)
唐顺之(1507年11月9日—1560年4月25日),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汉族,武进(今属江苏<a href="./?mention=常州">常州</a>)人。<a href="./?mention=明代">明代</a>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数学家,抗倭英雄。<br/><a href="./?mention=嘉靖">嘉靖</a>八年(公元1529年)会试第一,官<a href="./?mention=翰林编修">翰林编修</a>,后调<a href="./?mention=兵部主事">兵部主事</a>。当时<a href="./?mention=倭寇">倭寇</a>屡犯沿海,唐顺之以<a href="./?mention=兵部">兵部</a>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后调任<a href="./?mention=右佥都御史">右佥都御史</a>,<a href="./?mention=凤阳巡抚">凤阳巡抚</a>。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督师抗倭途中不幸染病,于通州(今江苏省南通市)去世。<a href="./?mention=崇祯">崇祯</a>时追谥襄文。学者称其为“荆川先生”。<br/>在军事上,他主张抗倭,对实战经验进行了总结;在文学上,主张“本色论”“师法唐宋”,是明代中后期“唐宋派”的领袖。作为明代诗文大家,唐顺之以古文与八股文著称于文学史;在思想上,主张“道器不二”、“技艺与德岂可分两事”,重新整合王学左、右两派思想,为<a href="./?mention=阳明心学">阳明心学</a>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阶段。<br/>(概述图片来源:《江苏无锡前洲唐氏宗谱·唐顺之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