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冲鼓楼位于黔东南州从江县城西北82公里的往洞镇增冲鼓楼,始建于1672年(清康熙十一年),占地面积160平方米,是贵州省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侗家鼓楼。
侗族特有的民俗建筑,是侗家聚众议事、排解纠纷、迎送宾客、对唱大歌和吹笙踩堂等重大活动的场所。
增冲鼓楼既保存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又具有浓厚的
民族风格,规模宏大,造型美观,工艺精湛,具有较高的价值。
1985年11月,
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为国家一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被列入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增冲鼓楼位于黔东南州从江县城西北82公里的往洞镇增冲鼓楼,始建于1672年(清康熙十一年),占地面积160平方米,是贵州省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侗家鼓楼。<br/>侗族特有的民俗建筑,是侗家聚众议事、排解纠纷、迎送宾客、对唱大歌和吹笙踩堂等重大活动的场所。<br/>增冲鼓楼既保存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又具有浓厚的<a href="./?mention=民族风格">民族风格</a>,规模宏大,造型美观,工艺精湛,具有较高的价值。<br/>1985年11月,<a href="./?mention=贵州省人民政府">贵州省人民政府</a>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为国家一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2006年,<a href="./?mention=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a>被列入第一批<a href="./?mention=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