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稷(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又称秦昭王。
嬴姓,赵氏,一说秦氏,名则,一名稷。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
秦惠文王之子,
秦武王异母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在位五十六年间,发生了著名的
伊阙之战,五国伐齐,
鄢郢之战,
华阳之战和
长平之战。
早年在燕国为人质。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去世,公子稷在赵燕两国的武力护送,以及右相
樗里疾、
魏冉、
宣太后等人的拥立下继承王位。秦昭襄王即位初期,由其母
宣太后当权,
魏冉为咸阳将军,王叔樗里疾为相。公元前304年,年满二十二岁的秦昭襄王在举行冠礼后开始亲自处理决策国事。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当时被称为四贵的
穰侯魏冉、
华阳君芈戎、
泾阳君公子芾、
高陵君公子悝擅权,出现了私家财富重于秦王室的局面,昭王听从魏人
范雎的建议,收回宣太后的干政权,驱逐四贵,拜范雎为相,采用范雎所提出的
远交近攻策略,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
秦昭襄王在位期间任用
白起为将军,先后战胜
三晋、齐国、楚国,攻取魏国的河东郡和南阳郡、楚国的黔中郡和郢都。发动长平之战,大胜赵军。攻陷
东周王都
洛邑,俘虏周赧王,迁
九鼎于咸阳,结束了周朝八百年统治。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1年),昭襄王去世,终年七十五岁,葬于
秦东陵。
嬴稷(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又称秦昭王。<a href="./?mention=嬴姓">嬴姓</a>,赵氏,一说秦氏,名则,一名稷。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a href="./?mention=秦惠文王">秦惠文王</a>之子,<a href="./?mention=秦武王">秦武王</a>异母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在位五十六年间,发生了著名的<a href="./?mention=伊阙之战">伊阙之战</a>,五国伐齐,<a href="./?mention=鄢郢之战">鄢郢之战</a>,<a href="./?mention=华阳之战">华阳之战</a>和<a href="./?mention=长平之战">长平之战</a>。<br/>早年在燕国为人质。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去世,公子稷在赵燕两国的武力护送,以及右相<a href="./?mention=樗里疾">樗里疾</a>、<a href="./?mention=魏冉">魏冉</a>、<a href="./?mention=宣太后">宣太后</a>等人的拥立下继承王位。秦昭襄王即位初期,由其母<a href="./?mention=宣太后">宣太后</a>当权,<a href="./?mention=魏冉">魏冉</a>为咸阳将军,王叔樗里疾为相。公元前304年,年满二十二岁的秦昭襄王在举行冠礼后开始亲自处理决策国事。<br/>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当时被称为四贵的<a href="./?mention=穰侯">穰侯</a>魏冉、<a href="./?mention=华阳君">华阳君</a>芈戎、<a href="./?mention=泾阳君">泾阳君</a>公子芾、<a href="./?mention=高陵君">高陵君</a>公子悝擅权,出现了私家财富重于秦王室的局面,昭王听从魏人<a href="./?mention=范雎">范雎</a>的建议,收回宣太后的干政权,驱逐四贵,拜范雎为相,采用范雎所提出的<a href="./?mention=远交近攻">远交近攻</a>策略,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br/>秦昭襄王在位期间任用<a href="./?mention=白起">白起</a>为将军,先后战胜<a href="./?mention=三晋">三晋</a>、齐国、楚国,攻取魏国的河东郡和南阳郡、楚国的黔中郡和郢都。发动长平之战,大胜赵军。攻陷<a href="./?mention=东周">东周</a>王都<a href="./?mention=洛邑">洛邑</a>,俘虏周赧王,迁<a href="./?mention=九鼎">九鼎</a>于咸阳,结束了周朝八百年统治。<br/>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1年),昭襄王去世,终年七十五岁,葬于<a href="./?mention=秦东陵">秦东陵</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