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四镇,指唐朝前期在
西北地区设置,由
安西都护府统辖的四个军镇。唐安西四镇在历史上存在了一个半世纪,它们对于唐朝政府抚慰
西突厥,保护中西陆上交通要道,巩固唐的西北边防,都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
贞观十四年(640年)八月唐灭
高昌国,九月置
安西都护府于
西州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西
交河故城遗址),管理
西域地区军政事务。贞观二十二年(648年),
唐军进驻龟兹国以后,便将安西
都护府移至龟兹国都城(今新疆
库车),同时在
龟兹、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于阗(今新疆
和田西南)、疏勒(今
新疆喀什)四城修筑城堡,建置军镇,由安西都护兼统,故简称安西四镇。
贞观以后,安西四镇时置时罢,军镇也有所变动。调露元年(679年),在唐
安抚大使裴行俭平定匐延都督
阿史那都支等人的反叛后,以
碎叶水旁的
碎叶镇城代焉耆。从此安西四镇是
碎叶、
龟兹、于阗、疏勒。
开元六年(718年),
唐玄宗任命汤嘉惠为四镇节度经略使,从此四镇由专设的节度使统领。四镇节度使或称
碛西节度使。节度使常驻安西府城龟兹,由安西都护兼领,又称
安西节度使。开元七年(719年),汤嘉惠建议以焉耆镇代替
碎叶镇,故开元七年以后的安西四镇又是龟兹、于阗、焉耆、疏勒。安史之乱后,安西、北庭以及河西、陇右驻军大部内调,吐蕃乘虚陆续占领陇右、河西诸州,安西四镇与朝廷的通道中断,然而,四镇留守军队仍坚守各镇。
北庭及安西四镇相继陷于吐蕃。9世纪中叶,回鹘据有天山南北及安西四镇。
 
                    安西四镇,指唐朝前期在<a href="./?mention=西北地区">西北地区</a>设置,由<a href="./?mention=安西都护府">安西都护府</a>统辖的四个军镇。唐安西四镇在历史上存在了一个半世纪,它们对于唐朝政府抚慰<a href="./?mention=西突厥">西突厥</a>,保护中西陆上交通要道,巩固唐的西北边防,都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br/>贞观十四年(640年)八月唐灭<a href="./?mention=高昌国">高昌国</a>,九月置<a href="./?mention=安西都护府">安西都护府</a>于<a href="./?mention=西州">西州</a><a href="./?mention=交河城">交河城</a>(今新疆吐鲁番西<a href="./?mention=交河">交河</a>故城遗址),管理<a href="./?mention=西域">西域</a>地区军政事务。贞观二十二年(648年),<a href="./?mention=唐军">唐军</a>进驻龟兹国以后,便将安西<a href="./?mention=都护">都护</a>府移至龟兹国都城(今新疆<a href="./?mention=库车">库车</a>),同时在<a href="./?mention=龟兹">龟兹</a>、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于阗(今新疆<a href="./?mention=和田">和田</a>西南)、疏勒(今<a href="./?mention=新疆喀什">新疆喀什</a>)四城修筑城堡,建置军镇,由安西都护兼统,故简称安西四镇。<br/>贞观以后,安西四镇时置时罢,军镇也有所变动。调露元年(679年),在唐<a href="./?mention=安抚大使">安抚大使</a><a href="./?mention=裴行俭">裴行俭</a>平定匐延都督<a href="./?mention=阿史那都支">阿史那都支</a>等人的反叛后,以<a href="./?mention=碎叶水">碎叶水</a>旁的<a href="./?mention=碎叶">碎叶</a>镇城代焉耆。从此安西四镇是<a href="./?mention=碎叶">碎叶</a>、<a href="./?mention=龟兹">龟兹</a>、于阗、疏勒。<br/>开元六年(718年),<a href="./?mention=唐玄宗">唐玄宗</a>任命汤嘉惠为四镇节度经略使,从此四镇由专设的节度使统领。四镇节度使或称<a href="./?mention=碛西节度使">碛西节度使</a>。节度使常驻安西府城龟兹,由安西都护兼领,又称<a href="./?mention=安西节度使">安西节度使</a>。开元七年(719年),汤嘉惠建议以焉耆镇代替<a href="./?mention=碎叶镇">碎叶镇</a>,故开元七年以后的安西四镇又是龟兹、于阗、焉耆、疏勒。安史之乱后,安西、北庭以及河西、陇右驻军大部内调,吐蕃乘虚陆续占领陇右、河西诸州,安西四镇与朝廷的通道中断,然而,四镇留守军队仍坚守各镇。<a href="./?mention=北庭">北庭</a>及安西四镇相继陷于吐蕃。9世纪中叶,回鹘据有天山南北及安西四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