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英宗赵曙(1032年2月16日-1067年1月25日),初名宗实,后改名曙,[30]北宋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人。[31]宋太宗赵光义曾孙,商王赵元份之孙,濮安懿王赵允让第十三子,宋仁宗赵祯养子。宋朝第五位皇帝(1063年5月1日—1067年1月25日在位)。
赵曙年幼时被宋仁宗养于内廷。先是在宫中被授予左监门卫率府副率,后迁至右羽林军大将军、宜州刺史。皇祐二年(1050年),被授予右衙大将军、岳州团练使。嘉祐四年(1059年),其父亲赵允让去世,归家服丧。守丧完毕后,推辞宋仁宗授予的秦州防御使、知宗正寺。
翌年,赵宗实被立为皇太子。嘉祐八年(1063年),继位皇帝。翌年,改元治平。赵曙即位后,继续任用宋仁宗时的改革派重臣韩琦、欧阳修、富弼等人,对一些弊政进行改革,同时,广纳人才,为国选贤,选拔了一批才行之士充实到官员队伍。另外,宋英宗还非常重视读书和书籍的编写整理。治平三年(1066年),赵曙命司马光专修《资治通鉴》。次年,因病驾崩于福宁殿,年36岁,葬于永厚陵(今河南巩义)。[32]
宋英宗赵曙(1032年2月16日-1067年1月25日),初名宗实,后改名曙,[30]北宋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人。[31]宋太宗赵光义曾孙,商王赵元份之孙,濮安懿王赵允让第十三子,宋仁宗赵祯养子。宋朝第五位皇帝(1063年5月1日—1067年1月25日在位)。<br/>赵曙年幼时被宋仁宗养于内廷。先是在宫中被授予左监门卫率府副率,后迁至右羽林军大将军、宜州刺史。皇祐二年(1050年),被授予右衙大将军、岳州团练使。嘉祐四年(1059年),其父亲赵允让去世,归家服丧。守丧完毕后,推辞宋仁宗授予的秦州防御使、知宗正寺。<br/>翌年,赵宗实被立为皇太子。嘉祐八年(1063年),继位皇帝。翌年,改元治平。赵曙即位后,继续任用宋仁宗时的改革派重臣韩琦、欧阳修、富弼等人,对一些弊政进行改革,同时,广纳人才,为国选贤,选拔了一批才行之士充实到官员队伍。另外,宋英宗还非常重视读书和书籍的编写整理。治平三年(1066年),赵曙命司马光专修《资治通鉴》。次年,因病驾崩于福宁殿,年36岁,葬于永厚陵(今河南巩义)。[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