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懋第(1601年一1645年),字仲及,号萝石。明代山东莱阳县(今山东
莱阳市)人,著名政治家、外交家,
民族英雄。
崇祯三年(1630年),左懋第乡试中山东第二名
举人,次年中进士,任陕西
韩城令,左懋第治理韩城,政绩优异,考选钦定第一,由知县擢升朝中担任要职,成为威宗皇帝信任的股肱之臣。崇祯十二年(1639年)官户科
给事中,上书提出时局有四弊:民穷、兵弱、臣工推诿、国计
虚耗。升太常寺正卿,
右佥都御史。崇祯十四年,督催
漕运,道中驰疏言:“臣自静海抵临清,见人民饥死者三,疫死者三,为盗者四。米石银二十四两,人死取以食。惟圣明垂念。”崇祯十六年(1643年)秋,出巡长江防务,不久北都沦陷,其母陈氏绝食而死。
明朝末年,国家内忧外患,危机四伏,大厦将倾。清兵入关,国难当头,他挺身而出,被任为
兵部右侍郎兼
右佥都御史,以
陈洪范、
马绍愉为副使,前往北京,通好议和。与清摄政王
多尔衮唇枪舌剑,坚决维护大明尊严。后被清朝扣押,面对酷刑和威逼利诱,他宁作大明鬼,不当清朝王,宁死不降,被誉为“明末文天祥”。诰封光禄大夫、赠兵部尚书。
左懋第威武不屈、富贵不淫,坚贞不渝、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对国家和人民的赤胆忠心,受到了后人的称赞。
左懋第(1601年一1645年),字仲及,号萝石。明代山东莱阳县(今山东<a href="./?mention=莱阳市">莱阳市</a>)人,著名政治家、外交家,<a href="./?mention=民族英雄">民族英雄</a>。<br/>崇祯三年(1630年),左懋第乡试中山东第二名<a href="./?mention=举人">举人</a>,次年中进士,任陕西<a href="./?mention=韩城">韩城</a>令,左懋第治理韩城,政绩优异,考选钦定第一,由知县擢升朝中担任要职,成为威宗皇帝信任的股肱之臣。崇祯十二年(1639年)官户科<a href="./?mention=给事中">给事中</a>,上书提出时局有四弊:民穷、兵弱、臣工推诿、国计<a href="./?mention=虚耗">虚耗</a>。升太常寺正卿,<a href="./?mention=右佥都御史">右佥都御史</a>。崇祯十四年,督催<a href="./?mention=漕运">漕运</a>,道中驰疏言:“臣自静海抵临清,见人民饥死者三,疫死者三,为盗者四。米石银二十四两,人死取以食。惟圣明垂念。”崇祯十六年(1643年)秋,出巡长江防务,不久北都沦陷,其母陈氏绝食而死。<br/>明朝末年,国家内忧外患,危机四伏,大厦将倾。清兵入关,国难当头,他挺身而出,被任为<a href="./?mention=兵部">兵部</a><a href="./?mention=右侍郎">右侍郎</a>兼<a href="./?mention=右佥都御史">右佥都御史</a>,以<a href="./?mention=陈洪范">陈洪范</a>、<a href="./?mention=马绍愉">马绍愉</a>为副使,前往北京,通好议和。与清摄政王<a href="./?mention=多尔衮">多尔衮</a>唇枪舌剑,坚决维护大明尊严。后被清朝扣押,面对酷刑和威逼利诱,他宁作大明鬼,不当清朝王,宁死不降,被誉为“明末文天祥”。诰封光禄大夫、赠兵部尚书。<br/>左懋第威武不屈、富贵不淫,坚贞不渝、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对国家和人民的赤胆忠心,受到了后人的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