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信(513年-581年),字子山,小字兰成。
南阳郡新野县(今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人。
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其家“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父亲
庾肩吾为
南梁中书令,亦以文才闻名。
庾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自幼随父出入于
萧纲的宫廷,后来又与
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成为
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其文学风格被称为“
徐庾体”。累官
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
侯景之乱时,庾信逃往
江陵。后奉命出使
西魏,因梁为西魏所灭,遂留居北方,官至
车骑大将军、
开府仪同三司。
北周代魏后,更迁
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临清县子,世称其为“庾开府”。时
陈朝与北周通好,流寓人士,并许归还故国,唯有庾信与
王褒不得回南方。庾信在北方,一方面身居显贵,被尊为文坛宗师,受皇帝礼遇,与诸王结布衣之交,一方面又深切思念故国乡土,为自己身仕敌国而羞愧,因不得自由而怨愤。最终在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老死北方,年六十九。有《
庾子山集》传世,明人
张溥辑有《庾开府集》。
庾信是由南入北的最著名的诗人,他饱尝分裂时代特有的人生辛酸,却结出“穷南北之胜”的文学硕果。他的文学成就,也昭示着南北文风融合的前景。
庾信(513年-581年),字子山,小字兰成。<a href="./?mention=南阳郡">南阳郡</a>新野县(今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人。<a href="./?mention=南北朝">南北朝</a>时期文学家。其家“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父亲<a href="./?mention=庾肩吾">庾肩吾</a>为<a href="./?mention=南梁">南梁</a><a href="./?mention=中书令">中书令</a>,亦以文才闻名。<br/>庾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自幼随父出入于<a href="./?mention=萧纲">萧纲</a>的宫廷,后来又与<a href="./?mention=徐陵">徐陵</a>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成为<a href="./?mention=宫体文学">宫体文学</a>的代表作家,其文学风格被称为“<a href="./?mention=徐庾体">徐庾体</a>”。累官<a href="./?mention=右卫将军">右卫将军</a>,封武康县侯。<a href="./?mention=侯景之乱">侯景之乱</a>时,庾信逃往<a href="./?mention=江陵">江陵</a>。后奉命出使<a href="./?mention=西魏">西魏</a>,因梁为西魏所灭,遂留居北方,官至<a href="./?mention=车骑大将军">车骑大将军</a>、<a href="./?mention=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a>。<a href="./?mention=北周">北周</a>代魏后,更迁<a href="./?mention=骠骑大将军">骠骑大将军</a>、开府仪同三司,封临清县子,世称其为“庾开府”。时<a href="./?mention=陈朝">陈朝</a>与北周通好,流寓人士,并许归还故国,唯有庾信与<a href="./?mention=王褒">王褒</a>不得回南方。庾信在北方,一方面身居显贵,被尊为文坛宗师,受皇帝礼遇,与诸王结布衣之交,一方面又深切思念故国乡土,为自己身仕敌国而羞愧,因不得自由而怨愤。最终在<a href="./?mention=隋文帝">隋文帝</a><a href="./?mention=开皇">开皇</a>元年(581年)老死北方,年六十九。有《<a href="./?mention=庾子山集">庾子山集</a>》传世,明人<a href="./?mention=张溥">张溥</a>辑有《庾开府集》。<br/>庾信是由南入北的最著名的诗人,他饱尝分裂时代特有的人生辛酸,却结出“穷南北之胜”的文学硕果。他的文学成就,也昭示着南北文风融合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