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诚(1321年8月23日-1367年10月9日 ),原名张九四。元末位于江浙一带的义军领袖与地方割据势力之一。泰州兴化白驹场人(今属
江苏省盐城大丰市)。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与弟士德、士信率盐丁起兵,攻下泰州、兴化、高邮等地。次年,称诚王,国号周,年号
天佑,率军渡江攻取常熟、湖州、松江、常州等地。十六年,定都平江(今江苏苏州),次年,降元。后继续扩占土地,割据范围南到浙江绍兴,北到山东济宁,西到安徽北部,东到海。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攻安丰,杀红巾军领袖刘福通,自称吴王。后屡为朱元璋所败,疆土日蹙。二十七年秋,平江城破,被俘至金陵(今江苏南京), 自缢死。
在元朝末年抗元起义领袖中,有“(陈)友谅最桀,(张)士诚最富”之说。因受不了盐警欺压,与其弟张士义、
张士德、
张士信及
李伯升等十八人率盐丁起兵反元,史称“十八条扁担起义”,他为首领。袭据
高邮,在
高邮自称诚王,建国号大周,建元
天祐。
张士诚是灭元的盖世功臣,而后期,张士诚的弟弟兵败被
朱元璋俘虏,张士诚在朱元璋、已经投降元朝的
方国珍和元军三方夹击之下伪降元朝,攻打江南元朝地主武装,不久再度公开反元,最后亡于朱元璋政权。之后被押解至明朝都城
应天府(今南京)时,自缢而死,时年47岁。
张士诚(1321年8月23日-1367年10月9日 ),原名张九四。元末位于江浙一带的义军领袖与地方割据势力之一。泰州兴化白驹场人(今属<a href="./?mention=江苏省">江苏省</a><a href="./?mention=盐城">盐城</a><a href="./?mention=大丰市">大丰市</a>)。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与弟士德、士信率盐丁起兵,攻下泰州、兴化、高邮等地。次年,称诚王,国号周,年号<a href="./?mention=天佑">天佑</a>,率军渡江攻取常熟、湖州、松江、常州等地。十六年,定都平江(今江苏苏州),次年,降元。后继续扩占土地,割据范围南到浙江绍兴,北到山东济宁,西到安徽北部,东到海。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攻安丰,杀红巾军领袖刘福通,自称吴王。后屡为朱元璋所败,疆土日蹙。二十七年秋,平江城破,被俘至金陵(今江苏南京), 自缢死。<br/>在元朝末年抗元起义领袖中,有“(陈)友谅最桀,(张)士诚最富”之说。因受不了盐警欺压,与其弟张士义、<a href="./?mention=张士德">张士德</a>、<a href="./?mention=张士信">张士信</a>及<a href="./?mention=李伯升">李伯升</a>等十八人率盐丁起兵反元,史称“十八条扁担起义”,他为首领。袭据<a href="./?mention=高邮">高邮</a>,在<a href="./?mention=高邮">高邮</a>自称诚王,建国号大周,建元<a href="./?mention=天祐">天祐</a>。<br/>张士诚是灭元的盖世功臣,而后期,张士诚的弟弟兵败被<a href="./?mention=朱元璋">朱元璋</a>俘虏,张士诚在朱元璋、已经投降元朝的<a href="./?mention=方国珍">方国珍</a>和元军三方夹击之下伪降元朝,攻打江南元朝地主武装,不久再度公开反元,最后亡于朱元璋政权。之后被押解至明朝都城<a href="./?mention=应天">应天</a>府(今南京)时,自缢而死,时年4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