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训,
四川(现:
巴中市巴州区)人。
北宋天文学家。 曾是司天监学生,宋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张思训造出以
水银(避免温度变化影响)为动力流体的水运“
浑象”。《宋史·天文志》记载:“其制:起楼高丈余,机隐于内,规天矩地。下设地轮、地足;又为横轮、侧轮、斜轮、定身关、中关、小关、天柱;七直神,左摇铃,右扣钟,中击鼓,以定刻数。每一昼夜,周而复始。又以木为十二神,各直一时,至其时则自执辰牌,循环而出,随刻数以定昼夜短长;上有天顶、天牙、天关、天指、天抱(托)、天束、天条,布三百六十五度,为日、月、五星、紫微宫、列宿、斗建、黄赤道,以日行度定寒暑进退。”后来宋太宗命人于皇宫内打造,一年有成,放置文明殿东鼓楼下,命名为“ 太平浑仪”。到了苏颂时(1088年)已经毁损,无人知其制法。现巴中市巴州区存在张思训街,千古留名!
张思训,<a href="./?mention=四川">四川</a>(现:<a href="./?mention=巴中市">巴中市</a><a href="./?mention=巴州区">巴州区</a>)人。<a href="./?mention=北宋">北宋</a><a href="./?mention=天文学家">天文学家</a>。 曾是司天监学生,宋<a href="./?mention=太平兴国">太平兴国</a>四年(979年),张思训造出以<a href="./?mention=水银">水银</a>(避免温度变化影响)为动力流体的水运“<a href="./?mention=浑象">浑象</a>”。《宋史·天文志》记载:“其制:起楼高丈余,机隐于内,规天矩地。下设地轮、地足;又为横轮、侧轮、斜轮、定身关、中关、小关、天柱;七直神,左摇铃,右扣钟,中击鼓,以定刻数。每一昼夜,周而复始。又以木为十二神,各直一时,至其时则自执辰牌,循环而出,随刻数以定昼夜短长;上有天顶、天牙、天关、天指、天抱(托)、天束、天条,布三百六十五度,为日、月、五星、紫微宫、列宿、斗建、黄赤道,以日行度定寒暑进退。”后来宋太宗命人于皇宫内打造,一年有成,放置文明殿东鼓楼下,命名为“ 太平浑仪”。到了苏颂时(1088年)已经毁损,无人知其制法。现巴中市巴州区存在张思训街,千古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