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树兰(1838~1902),字仲凡,号检庵,清山阴(绍兴)人。
光绪二年(1876)举人,授兵部郎中,以输资为候选知府,被用为道花翎
盐运使,因母病告归。光绪二十二年,与
罗振玉等在上海创办农学会及《
农学报》,并与胞弟
徐友兰等于光绪二十四年在上海黄浦之滨置地百亩,采购各国农作物良种,开辟种植试验场。热心于文化公益事业。光绪二十三年(1897)创办中西学堂,聘请中西教习,聘蔡元培管理学务,开译学、算学、化学等课,培养人才较多。又组织修筑海堤,建西湖闸,设义仓,立救疫局等。一生中最突出的贡献,是捐资创办绍郡中西学堂和
古越藏书楼。 他借鉴国外“藏书楼与学堂相辅而行”的经验, 光绪二十三年(1897)绍郡中西学堂成立后,自任校董,设文学、译学、算学、化学等科,开新式教育风气之先。又捐银33960余两,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在绍兴城古贡院内,创建了古越藏书楼,并将历年来的家藏书籍和为建书楼而新购置的译本、标本、报章,包括反映近代科学体系的中外书籍数十类共7万余卷,全部捐入,同时对外开放。因藏书楼的藏书供公众阅览,藏书的学科范围非常广泛;业务组织机构分工细密,规章制度完善等。因此,国内外图书馆界都一致公认,古越藏书楼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
徐树兰(1838~1902),字仲凡,号检庵,清山阴(绍兴)人。<a href="./?mention=光绪">光绪</a>二年(1876)举人,授兵部郎中,以输资为候选知府,被用为道花翎<a href="./?mention=盐运使">盐运使</a>,因母病告归。光绪二十二年,与<a href="./?mention=罗振玉">罗振玉</a>等在上海创办农学会及《<a href="./?mention=农学报">农学报</a>》,并与胞弟<a href="./?mention=徐友兰">徐友兰</a>等于光绪二十四年在上海黄浦之滨置地百亩,采购各国农作物良种,开辟种植试验场。热心于文化公益事业。光绪二十三年(1897)创办中西学堂,聘请中西教习,聘蔡元培管理学务,开译学、算学、化学等课,培养人才较多。又组织修筑海堤,建西湖闸,设义仓,立救疫局等。一生中最突出的贡献,是捐资创办绍郡中西学堂和<a href="./?mention=古越藏书楼">古越藏书楼</a>。 他借鉴国外“藏书楼与学堂相辅而行”的经验, 光绪二十三年(1897)绍郡中西学堂成立后,自任校董,设文学、译学、算学、化学等科,开新式教育风气之先。又捐银33960余两,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在绍兴城古贡院内,创建了古越藏书楼,并将历年来的家藏书籍和为建书楼而新购置的译本、标本、报章,包括反映近代科学体系的中外书籍数十类共7万余卷,全部捐入,同时对外开放。因藏书楼的藏书供公众阅览,藏书的学科范围非常广泛;业务组织机构分工细密,规章制度完善等。因此,国内外图书馆界都一致公认,古越藏书楼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