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鳢,是鲈形目鳢科鳢属[18]的底栖性鱼类。[19]又称黑鱼、乌鱼[20]。乌鳢身体前部呈圆筒形,后部侧扁。体色呈灰黑色,体背和头顶色较暗黑,腹部淡白,体侧各有不规则黑色斑块,头侧有黑色斑纹。奇鳍有黑白相间的斑点,偶鳍为灰黄色,间有不规则斑点。头长,吻短圆钝,口大,牙细小。眼小,鼻孔两对[21]。
乌鳢在中国主要分布于
长江流域至
黑龙江一带,长江流域以南少见,在印度、东南亚至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日本也有分布[23]。乌鳢对缺氧、水温和不良水质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即使在少水和无水的潮湿地带,也能生存相当长的时间[24]。乌鳢是凶猛性鱼类,常潜伏在水草丛中伺机袭捕食物,主食鱼、虾。乌鳢的繁殖期为5~7月,怀卵量1~3万粒,于水草丛生的浅滩筑巢,产浮性卵,亲鱼有护巢习性[26]。
乌鳢具有药用价值,全鱼可入药。其性寒,味甘,具有祛湿利尿、消浮肿、通气消胀的功效;主治胸闷、胃胀、肺结核经久不愈、身体虚弱、肠痔下血等症状[27]。乌鳢肉中含蛋白质、脂肪、多种氨基酸,还含有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28]。乌鳢被中国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第一批)》中[29]。
乌鳢,是鲈形目鳢科鳢属[18]的底栖性鱼类。[19]又称黑鱼、乌鱼[20]。乌鳢身体前部呈圆筒形,后部侧扁。体色呈灰黑色,体背和头顶色较暗黑,腹部淡白,体侧各有不规则黑色斑块,头侧有黑色斑纹。奇鳍有黑白相间的斑点,偶鳍为灰黄色,间有不规则斑点。头长,吻短圆钝,口大,牙细小。眼小,鼻孔两对[21]。<br/>乌鳢在中国主要分布于<a href="./?mention=长江流域">长江流域</a>至<a href="./?mention=黑龙江">黑龙江</a>一带,长江流域以南少见,在印度、东南亚至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日本也有分布[23]。乌鳢对缺氧、水温和不良水质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即使在少水和无水的潮湿地带,也能生存相当长的时间[24]。乌鳢是凶猛性鱼类,常潜伏在水草丛中伺机袭捕食物,主食鱼、虾。乌鳢的繁殖期为5~7月,怀卵量1~3万粒,于水草丛生的浅滩筑巢,产浮性卵,亲鱼有护巢习性[26]。<br/>乌鳢具有药用价值,全鱼可入药。其性寒,味甘,具有祛湿利尿、消浮肿、通气消胀的功效;主治胸闷、胃胀、肺结核经久不愈、身体虚弱、肠痔下血等症状[27]。乌鳢肉中含蛋白质、脂肪、多种氨基酸,还含有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28]。乌鳢被中国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第一批)》中[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