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昑(1694年—1776年),即朝鲜英祖(조선 영조),
朝鲜王朝第21任君主(1724年—1776年在位)。乳名禧寿,字光叔,号养性轩。
朝鲜肃宗李焞次子(加上夭折者为第四子),
朝鲜景宗李昀之弟,生母为
淑嫔崔氏。
李昑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受封延礽君。康熙六十年(1721年)被兄长景宗立为王世弟。雍正二年(1724年)继承王位。即位后就除掉了制造“
辛壬狱事”的金一镜、睦虎龙,并于雍正六年(1728年)镇压了
少论和
南人中的激进派所掀起的
李麟佐之乱。他标榜“
荡平政策”,试图通过平衡
老论、少论等朋党的势力等来缓和党争,由此来强化自身的合法性与王权。乾隆二十年(1755年)颁布阐明自己正统性的《
阐义昭鉴》,同时确立了老论的优势地位。然而党争并未平息,他与思悼世子
李愃的矛盾也日益深化,最终在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处死思悼世子,是为
壬午祸变。
李昑在位时期,实施了以
均役法为代表的惠民政策,编纂与刊行大量书籍,朝鲜的经济、文化得到较快发展,开创了继
朝鲜世宗到成宗时期以后朝鲜王朝又一个全盛时期。
李昑的在位时间和寿命均居朝鲜王朝历代君主之冠。登位五十二年之后,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寿终正寝,享年八十三岁,庙号英宗(
朝鲜高宗时改为“英祖”),谥号翼文宣武熙敬显孝大王(
清朝赐谥“庄顺”),葬于元陵,由王世孙
李祘继位,是为正祖。
(概述图为韩国
国立古宫博物馆所藏《英祖御真》)
李昑(1694年—1776年),即朝鲜英祖(조선 영조),<a href="./?mention=朝鲜王朝">朝鲜王朝</a>第21任君主(1724年—1776年在位)。乳名禧寿,字光叔,号养性轩。<a href="./?mention=朝鲜肃宗">朝鲜肃宗</a>李焞次子(加上夭折者为第四子),<a href="./?mention=朝鲜景宗">朝鲜景宗</a>李昀之弟,生母为<a href="./?mention=淑嫔崔氏">淑嫔崔氏</a>。<br/>李昑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受封延礽君。康熙六十年(1721年)被兄长景宗立为王世弟。雍正二年(1724年)继承王位。即位后就除掉了制造“<a href="./?mention=辛壬狱事">辛壬狱事</a>”的金一镜、睦虎龙,并于雍正六年(1728年)镇压了<a href="./?mention=少论">少论</a>和<a href="./?mention=南人">南人</a>中的激进派所掀起的<a href="./?mention=李麟佐之乱">李麟佐之乱</a>。他标榜“<a href="./?mention=荡平政策">荡平政策</a>”,试图通过平衡<a href="./?mention=老论">老论</a>、少论等朋党的势力等来缓和党争,由此来强化自身的合法性与王权。乾隆二十年(1755年)颁布阐明自己正统性的《<a href="./?mention=阐义昭鉴">阐义昭鉴</a>》,同时确立了老论的优势地位。然而党争并未平息,他与思悼世子<a href="./?mention=李愃">李愃</a>的矛盾也日益深化,最终在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处死思悼世子,是为<a href="./?mention=壬午祸变">壬午祸变</a>。<br/>李昑在位时期,实施了以<a href="./?mention=均役法">均役法</a>为代表的惠民政策,编纂与刊行大量书籍,朝鲜的经济、文化得到较快发展,开创了继<a href="./?mention=朝鲜世宗">朝鲜世宗</a>到成宗时期以后朝鲜王朝又一个全盛时期。<br/>李昑的在位时间和寿命均居朝鲜王朝历代君主之冠。登位五十二年之后,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寿终正寝,享年八十三岁,庙号英宗(<a href="./?mention=朝鲜高宗">朝鲜高宗</a>时改为“英祖”),谥号翼文宣武熙敬显孝大王(<a href="./?mention=清朝">清朝</a>赐谥“庄顺”),葬于元陵,由王世孙<a href="./?mention=李祘">李祘</a>继位,是为正祖。<br/>(概述图为韩国<a href="./?mention=国立古宫博物馆">国立古宫博物馆</a>所藏《英祖御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