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泚(cǐ)(742年-784年),字号不详,
幽州昌平(今
北京市昌平区)人,
唐朝中期将领,蓟州刺史朱怀珪之子。
朱泚年少从军,身材壮伟,轻财好施,跟随幽州节度使
李怀仙和
朱希彩。大历七年,授检校左散骑常侍、卢龙节度使,赐爵怀宁郡王,积极改善幽州与中央政府的关系,指派弟弟朱滔领兵入关,参与
防秋。之后更亲往长安朝见,并留居长安,授检校司空、陇右节度使,封遂宁郡王。
唐德宗即位,授太子太师、凤翔尹,后迁太尉。
建中四年(783年),
泾原兵变后,被哗变的士兵拥立为帝,国号大秦,年号应天。兴元元年(784年),又改国号为汉国,年号天皇。并率军围攻奉天,意图杀死唐德宗,兵败后仓皇逃亡,途中被部将所杀,时年43岁。
朱泚(cǐ)(742年-784年),字号不详,<a href="./?mention=幽州">幽州</a>昌平(今<a href="./?mention=北京">北京</a>市昌平区)人,<a href="./?mention=唐朝">唐朝</a>中期将领,蓟州刺史朱怀珪之子。<br/>朱泚年少从军,身材壮伟,轻财好施,跟随幽州节度使<a href="./?mention=李怀仙">李怀仙</a>和<a href="./?mention=朱希彩">朱希彩</a>。大历七年,授检校左散骑常侍、卢龙节度使,赐爵怀宁郡王,积极改善幽州与中央政府的关系,指派弟弟朱滔领兵入关,参与<a href="./?mention=防秋">防秋</a>。之后更亲往长安朝见,并留居长安,授检校司空、陇右节度使,封遂宁郡王。<br/>唐德宗即位,授太子太师、凤翔尹,后迁太尉。<a href="./?mention=建中">建中</a>四年(783年),<a href="./?mention=泾原兵变">泾原兵变</a>后,被哗变的士兵拥立为帝,国号大秦,年号应天。兴元元年(784年),又改国号为汉国,年号天皇。并率军围攻奉天,意图杀死唐德宗,兵败后仓皇逃亡,途中被部将所杀,时年4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