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侍尧(?-1788年),字钦斋,汉军镶黄旗人,户部尚书李元亮之子,[23]二等伯李永芳四世孙。清朝官员、封疆大吏。
李侍尧于乾隆初年(1736年),以荫生授印务章京。历任热河副都统、工部侍郎、户部侍郎、广州将军、两广总督等职。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李侍尧任云贵总督,处理征缅战后事宜,对缅甸采取断接济、绝侦探、不予迁就政策,整顿关防,迫使缅方交还战争期间俘获的清军官员。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云南粮储道海宁揭发李侍尧贪纵营私,经查属实,拟“斩监候”。次年,李侍尧获赦启用。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任闽浙总督,参与镇压林爽文起义。次年十月,因病逝世。
李侍尧参与了镇压林爽文领导的天地会起义,精明能干、处事游刃有余,得到了乾隆帝的嘉奖,战事结束后,其被列为“紫光阁二十功臣”之一。[27]李侍尧担任云贵总督期间,建议联合暹罗以牵制缅甸,对缅甸经济封锁加军事威慑,积极推动了大清国和缅甸结束敌对状态。[28]乾隆帝对李侍尧评价:“各省总督老成有识,能办大事,实无出李传尧之右者”。[29]
李侍尧(?-1788年),字钦斋,汉军镶黄旗人,户部尚书李元亮之子,[23]二等伯李永芳四世孙。清朝官员、封疆大吏。<br/>李侍尧于乾隆初年(1736年),以荫生授印务章京。历任热河副都统、工部侍郎、户部侍郎、广州将军、两广总督等职。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李侍尧任云贵总督,处理征缅战后事宜,对缅甸采取断接济、绝侦探、不予迁就政策,整顿关防,迫使缅方交还战争期间俘获的清军官员。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云南粮储道海宁揭发李侍尧贪纵营私,经查属实,拟“斩监候”。次年,李侍尧获赦启用。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任闽浙总督,参与镇压林爽文起义。次年十月,因病逝世。<br/>李侍尧参与了镇压林爽文领导的天地会起义,精明能干、处事游刃有余,得到了乾隆帝的嘉奖,战事结束后,其被列为“紫光阁二十功臣”之一。[27]李侍尧担任云贵总督期间,建议联合暹罗以牵制缅甸,对缅甸经济封锁加军事威慑,积极推动了大清国和缅甸结束敌对状态。[28]乾隆帝对李侍尧评价:“各省总督老成有识,能办大事,实无出李传尧之右者”。[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