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昖(1552年—1608年),即朝鲜宣祖(조선 선조),
朝鲜王朝第十四代君主(1567年—1608年在位)。他是朝鲜中宗
李怿之孙,德兴大院君
李岹第三子,朝鲜明宗
李峘之侄。
李昖初名钧,早年受封河城君。隆庆元年(1567年),朝鲜明宗无嗣而薨,他以明宗嗣子身份入继王统,并更名为“昖”。在位期间,
士林势力全面主导政局,但不久后就分化为
东人、
西人、
南人、
北人等朋党,展开激烈的党争。万历二十年(1592年)日本入侵朝鲜,
壬辰倭乱爆发,李昖逃亡
鸭绿江边的义州,向宗主国
明朝求救,在明朝支援下,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驱逐日军,结束战争。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李昖薨逝,享年五十七岁,庙号宣宗(
光海君李珲在位时升格为宣祖),谥号显文毅武圣睿达孝大王,明朝赐谥昭敬,葬于穆陵。
李昖(1552年—1608年),即朝鲜宣祖(조선 선조),<a href="./?mention=朝鲜王朝">朝鲜王朝</a>第十四代君主(1567年—1608年在位)。他是朝鲜中宗<a href="./?mention=李怿">李怿</a>之孙,德兴大院君<a href="./?mention=李岹">李岹</a>第三子,朝鲜明宗<a href="./?mention=李峘">李峘</a>之侄。<br/>李昖初名钧,早年受封河城君。隆庆元年(1567年),朝鲜明宗无嗣而薨,他以明宗嗣子身份入继王统,并更名为“昖”。在位期间,<a href="./?mention=士林">士林</a>势力全面主导政局,但不久后就分化为<a href="./?mention=东人">东人</a>、<a href="./?mention=西人">西人</a>、<a href="./?mention=南人">南人</a>、<a href="./?mention=北人">北人</a>等朋党,展开激烈的党争。万历二十年(1592年)日本入侵朝鲜,<a href="./?mention=壬辰倭乱">壬辰倭乱</a>爆发,李昖逃亡<a href="./?mention=鸭绿江">鸭绿江</a>边的义州,向宗主国<a href="./?mention=明朝">明朝</a>求救,在明朝支援下,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驱逐日军,结束战争。<br/>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李昖薨逝,享年五十七岁,庙号宣宗(<a href="./?mention=光海君">光海君</a>李珲在位时升格为宣祖),谥号显文毅武圣睿达孝大王,明朝赐谥昭敬,葬于穆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