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爽文事件,又称林爽文起义,是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台湾
汉族和
高山族人民为反对
清朝统治者的压迫和剥削,在
林爽文领导下掀起的
农民起义。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十一月,清台湾总兵
柴大纪命知府
孙景燧、副将
赫生额等率兵300到
彰化镇压,勒令村民擒献林爽文,激起民愤。林爽文遂率众起义,攻清军营垒,全歼其官兵。十二月,众举林爽文为盟主大元帅,建元顺天。清廷大震,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正月急调水师提督
黄仕简、陆路提督
任承恩等率兵4000渡海赴台增援,八月,改命大学士
福康安为将军、领侍卫大臣
海兰察为
参赞大臣,率水师渡海。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正月初,清军多路出击,于仑仔顶和牛稠山连败义军,乘胜占领大里杙庄和集集埔,在老衢崎俘获林爽文,解至北京杀害。
林爽文事件与
朱一贵起义、
戴潮春事件并称
台湾清治时期三大民变。尽管这次起义仅有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便被镇压,但它的意义和影响却是深远的。
林爽文事件,又称林爽文起义,是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台湾<a href="./?mention=汉族">汉族</a>和<a href="./?mention=高山族">高山族</a>人民为反对<a href="./?mention=清朝">清朝</a>统治者的压迫和剥削,在<a href="./?mention=林爽文">林爽文</a>领导下掀起的<a href="./?mention=农民起义">农民起义</a>。<br/>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十一月,清台湾总兵<a href="./?mention=柴大纪">柴大纪</a>命知府<a href="./?mention=孙景燧">孙景燧</a>、副将<a href="./?mention=赫生额">赫生额</a>等率兵300到<a href="./?mention=彰化">彰化</a>镇压,勒令村民擒献林爽文,激起民愤。林爽文遂率众起义,攻清军营垒,全歼其官兵。十二月,众举林爽文为盟主大元帅,建元顺天。清廷大震,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正月急调水师提督<a href="./?mention=黄仕简">黄仕简</a>、陆路提督<a href="./?mention=任承恩">任承恩</a>等率兵4000渡海赴台增援,八月,改命大学士<a href="./?mention=福康安">福康安</a>为将军、领侍卫大臣<a href="./?mention=海兰察">海兰察</a>为<a href="./?mention=参赞大臣">参赞大臣</a>,率水师渡海。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正月初,清军多路出击,于仑仔顶和牛稠山连败义军,乘胜占领大里杙庄和集集埔,在老衢崎俘获林爽文,解至北京杀害。<br/>林爽文事件与<a href="./?mention=朱一贵起义">朱一贵起义</a>、<a href="./?mention=戴潮春事件">戴潮春事件</a>并称<a href="./?mention=台湾清治时期">台湾清治时期</a>三大民变。尽管这次起义仅有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便被镇压,但它的意义和影响却是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