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同书(1723年~1815年),清代书法家。字元颖,号山舟,晚年自署不翁、新吾长翁,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大学士
梁诗正之子。
梁同书于乾隆十二年(1747)中举人,十七年特赐进士,官侍讲。著有《频罗庵遗集》。 梁同书家学渊源。他自幼接触书法,12岁时即能书写
擘窠大字。初学
颜真卿、
柳公权,中年以后又取法
米芾,70岁以后融汇贯通,纯任自然。他习书60余年,久负盛名,所书
碑刻极多。
梁同书工于楷、行书,到晚年犹能写
蝇头小楷,其书
大字结体紧严,
小楷秀逸,尤为精到。与
刘墉、
翁方纲、
王文治并称“清四大家”。年九十余,尚为人书碑文墓志,终日无倦容,并无苍老之气。传世书迹甚富,
小楷书作尤多。著有《频罗庵遗集》《频罗庵论书》等。
梁同书(1723年~1815年),清代书法家。字元颖,号山舟,晚年自署不翁、新吾长翁,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大学士<a href="./?mention=梁诗正">梁诗正</a>之子。<br/>梁同书于乾隆十二年(1747)中举人,十七年特赐进士,官侍讲。著有《频罗庵遗集》。 梁同书家学渊源。他自幼接触书法,12岁时即能书写<a href="./?mention=擘窠">擘窠</a><a href="./?mention=大字">大字</a>。初学<a href="./?mention=颜真卿">颜真卿</a>、<a href="./?mention=柳公权">柳公权</a>,中年以后又取法<a href="./?mention=米芾">米芾</a>,70岁以后融汇贯通,纯任自然。他习书60余年,久负盛名,所书<a href="./?mention=碑刻">碑刻</a>极多。<br/>梁同书工于楷、行书,到晚年犹能写<a href="./?mention=蝇头小楷">蝇头小楷</a>,其书<a href="./?mention=大字">大字</a>结体紧严,<a href="./?mention=小楷">小楷</a><a href="./?mention=秀逸">秀逸</a>,尤为精到。与<a href="./?mention=刘墉">刘墉</a>、<a href="./?mention=翁方纲">翁方纲</a>、<a href="./?mention=王文治">王文治</a>并称“清四大家”。年九十余,尚为人书碑文墓志,终日无倦容,并无苍老之气。传世书迹甚富,<a href="./?mention=小楷">小楷</a>书作尤多。著有《频罗庵遗集》《频罗庵论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