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善(1565年-1623年),字
彭伯,
永城人。
明朝政治家,军事家。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
进士,授
荆州推官,为官公正廉明,曾平反楚宗等人冤案。后任
吏部文选,他因才用人,不阿权贵。
泰昌改元(1620年秋),升任
太常少卿。
天启元年(1621年)十月升任
右佥都御史。时
贵州土司
安邦彦、
奢崇明起兵反明,黔省连续奏章告急。王三善奉命平叛,擒获奢崇明、蔡金贵、张向极等,安邦彦、奢社辉等逃匿。此时,王三善认为叛乱已定,打算设
土司治理地方,因朝内有改郡县的议论,致使一些少数民族及土司恐惧,都倾向
安邦彦。王三善盘桓大后方40余日,无兵来援,于天启四年(1624年)正月东撤,遭叛军跟踪截击损失惨重,原向明军诈降的陈其愚,借机把王三善撞坠马,王三善自刎未死,被俘后大骂不止而,遂被杀害,时年60岁。
王三善死后,明廷诏赠
太子太保、
兵部尚书,谥忠烈。此后,别称王忠烈,王大将军。著有《四书解》、《易经辩》诸书。
王三善(1565年-1623年),字<a href="./?mention=彭伯">彭伯</a>,<a href="./?mention=永城">永城</a>人。<a href="./?mention=明朝">明朝</a>政治家,军事家。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a href="./?mention=进士">进士</a>,授<a href="./?mention=荆州">荆州</a>推官,为官公正廉明,曾平反楚宗等人冤案。后任<a href="./?mention=吏部">吏部</a>文选,他因才用人,不阿权贵。<a href="./?mention=泰昌">泰昌</a>改元(1620年秋),升任<a href="./?mention=太常少卿">太常少卿</a>。<br/><a href="./?mention=天启">天启</a>元年(1621年)十月升任<a href="./?mention=右佥都御史">右佥都御史</a>。时<a href="./?mention=贵州">贵州</a>土司<a href="./?mention=安邦彦">安邦彦</a>、<a href="./?mention=奢崇明">奢崇明</a>起兵反明,黔省连续奏章告急。王三善奉命平叛,擒获奢崇明、蔡金贵、张向极等,安邦彦、奢社辉等逃匿。此时,王三善认为叛乱已定,打算设<a href="./?mention=土司">土司</a>治理地方,因朝内有改郡县的议论,致使一些少数民族及土司恐惧,都倾向<a href="./?mention=安邦彦">安邦彦</a>。王三善盘桓大后方40余日,无兵来援,于天启四年(1624年)正月东撤,遭叛军跟踪截击损失惨重,原向明军诈降的陈其愚,借机把王三善撞坠马,王三善自刎未死,被俘后大骂不止而,遂被杀害,时年60岁。<br/>王三善死后,明廷诏赠<a href="./?mention=太子太保">太子太保</a>、<a href="./?mention=兵部尚书">兵部尚书</a>,谥忠烈。此后,别称王忠烈,王大将军。著有《四书解》、《易经辩》诸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