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介(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
兖州奉符(今山东省泰安市
岱岳区徂徕镇桥沟村)人。北宋初学者,思想家。宋理学
先驱。曾创建
泰山书院、
徂徕书院,以《
易》、《
春秋》教授诸生,“重义理,不由注疏之说”,开宋明理学之先声。世称徂徕先生。“泰山学派”创始人。关于“理”、“气”、“道统”、“文道”等论对“二程”、朱熹等影响甚大。
天圣八年进士。曾任
国子监直讲,“从之者甚众,太学之盛,自先生始。”官至太子中允。和孙复、胡瑗提倡“以仁义礼乐为学”,并称“宋初三先生”,强调“民为天下国家之根本”,主张“息民之困”。从儒家立场反对佛教、道教、标榜王权,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论据。主张文章必须为儒家的道统服务。曾作《
怪说》等文,抨击宋初浮华文风。著有《
徂徕集》二十卷。
石介(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a href="./?mention=兖州">兖州</a>奉符(今山东省泰安市<a href="./?mention=岱岳区">岱岳区</a>徂徕镇桥沟村)人。北宋初学者,思想家。宋理学<a href="./?mention=先驱">先驱</a>。曾创建<a href="./?mention=泰山书院">泰山书院</a>、<a href="./?mention=徂徕书院">徂徕书院</a>,以《<a href="./?mention=易">易</a>》、《<a href="./?mention=春秋">春秋</a>》教授诸生,“重义理,不由注疏之说”,开宋明理学之先声。世称徂徕先生。“泰山学派”创始人。关于“理”、“气”、“道统”、“文道”等论对“二程”、朱熹等影响甚大。<br/>天圣八年进士。曾任<a href="./?mention=国子监">国子监</a>直讲,“从之者甚众,太学之盛,自先生始。”官至太子中允。和孙复、胡瑗提倡“以仁义礼乐为学”,并称“宋初三先生”,强调“民为天下国家之根本”,主张“息民之困”。从儒家立场反对佛教、道教、标榜王权,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论据。主张文章必须为儒家的道统服务。曾作《<a href="./?mention=怪说">怪说</a>》等文,抨击宋初浮华文风。著有《<a href="./?mention=徂徕集">徂徕集</a>》二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