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教育(society education),广义指与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并行的影响个人
身心发展的社会教育活动;狭义指
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青少年和
人民群众开展的各种文化和生活知识的
教育活动。
在中国,清
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
游学译编》第九期《教育泛论》一文中就曾把教育划分为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大类,并提出“家庭教育势力小,而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势力大”。三十四年
清政府颁布《简易识字学塾计划》。
宣统元年(1909)正式设立简易学堂, 兴办了工人半日学堂、农民耕余学习班及阅览处等社会
教育事业。1912 年
临时政府教育部设社会
教育司,开始正式使用“社会教育”一词。
社会教育(society education),广义指与学校教育、<a href="./?mention=家庭教育">家庭教育</a>并行的影响个人<a href="./?mention=身心发展">身心发展</a>的社会教育活动;狭义指<a href="./?mention=社会文化">社会文化</a>教育机构对青少年和<a href="./?mention=人民群众">人民群众</a>开展的各种文化和生活知识的<a href="./?mention=教育活动">教育活动</a>。<br/>在中国,清<a href="./?mention=光绪">光绪</a>二十九年(1903),在《<a href="./?mention=游学译编">游学译编</a>》第九期《教育泛论》一文中就曾把教育划分为家庭教育、<a href="./?mention=学校教育">学校教育</a>和社会教育三大类,并提出“家庭教育势力小,而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势力大”。三十四年<a href="./?mention=清政府">清政府</a>颁布《简易识字学塾计划》。<a href="./?mention=宣统">宣统</a>元年(1909)正式设立简易学堂, 兴办了工人半日学堂、农民耕余学习班及阅览处等社会<a href="./?mention=教育事业">教育事业</a>。1912 年<a href="./?mention=临时政府">临时政府</a>教育部设社会<a href="./?mention=教育司">教育司</a>,开始正式使用“社会教育”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