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 复旦大学周杰伦

Query String: 科学可视化

Named-Entity Disambiguation:科学可视化

点击更新页面

Visualization Timeline Curiosity

Information

科学可视化(英语:scientific visualization 或 scientific visualisation)是科学之中的一个跨学科研究与应用领域,主要关注的是三维现象的可视化,如建筑学气象学医学生物学方面的各种系统。重点在于对体、面以及光源等等的逼真渲染,或许甚至还包括某种动态成分。
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布鲁斯·麦考梅克在其1987年关于科学可视化的定义之中,首次阐述了科学可视化的目标和范围:“利用计算机图形学来创建视觉图像,帮助人们理解科学技术概念或结果的那些错综复杂而又往往规模庞大的数字表现形式” 。
1982年2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华盛顿召开了科学可视化技术的首次会议,会议认为“科学家不仅需要分析由计算机得出的计算数据,而且需要了解在计算过程中的数据变换,而这些都需要借助于计算机图形学以及图像处理技术”。
此类数字型表现形式或数据集可能会是液体流型(fluid flow)或分子动力学之类计算机模拟的输出,或者经验数据(如利用地理学气象学天体物理学设备所获得的记录)。就医学数据(CTMRIPET等),常常听说的一条术语就是“医学可视化”。
科学可视化本身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许多科学技术工作的一个构成要素。这些工作之中通常会包括对于科学技术数据模型的解释、操作与处理。科学工作者对数据加以可视化,旨在寻找其中的种种模式、特点、关系以及异常情况;换句话说,也就是为了帮助理解。因此,应当把可视化看作是任务驱动型,而不是数据驱动型。

InfoBox

中文名 科学可视化
别称 scientific visualisation
外文名称 scientific visualization
推出时间 1987年
提出人 布鲁斯·麦考梅克
类型 跨学科领域

CN-Probase Concept

Baidu Baike Tag

Linking

Copyright © 2014-2017 KW Lab@Fud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