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战斗机的升限、加速性、爬升率不够高,武器系统和机载设备相对简单,因而作战能力仍有很大不足之处。为此,50年代后期各国开始发展第二代超音速战斗机,强调所谓“高空高速”,升限可达20000米以上,最大速度超过两倍音速。个别的高空截击机的升限高达30000米,速度超过3倍音速。 第二代超音速战斗机出现于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代表机型包括美国
F-104“战星”式;英国“闪电”式;法国的“幻影”Ⅲ和“幻影”F1;
瑞典的萨伯-37;
前苏联的米格-21等;中国在米格-21基础上研制的歼7等。
<a href="./?mention=第一代战斗机">第一代战斗机</a>的升限、加速性、爬升率不够高,武器系统和机载设备相对简单,因而作战能力仍有很大不足之处。为此,50年代后期各国开始发展第二代超音速战斗机,强调所谓“高空高速”,升限可达20000米以上,最大速度超过两倍音速。个别的高空截击机的升限高达30000米,速度超过3倍音速。 第二代超音速战斗机出现于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代表机型包括美国<a href="./?mention=F-104">F-104</a>“战星”式;英国“闪电”式;法国的“幻影”Ⅲ和“幻影”F1;<a href="./?mention=瑞典">瑞典</a>的萨伯-37;<a href="./?mention=前苏联">前苏联</a>的米格-21等;中国在米格-21基础上研制的歼7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