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瑄(1389—1464),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
薛瑄为永乐十九年(1421年)进士,官至通议大夫、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天顺八年(1464年)去世,赠资善大夫、礼部尚书,谥号文清,故后世称其为“薛文清”。隆庆五年(1571年),从祀孔庙。
薛瑄继
曹端之后,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门徒遍及山西、河南、关陇一带,蔚为大宗。其学传至明中期,又形成以
吕大钧兄弟为主的“关中之学”,其势“几与阳明中分其感”。清人视薛学为
朱学传宗,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
高攀龙认为,有明一代,学脉有二: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可见其影响之大。其著作集有《
薛文清公全集》四十六卷。
(概述内图片来源)
薛瑄(1389—1464),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br/>薛瑄为永乐十九年(1421年)进士,官至通议大夫、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天顺八年(1464年)去世,赠资善大夫、礼部尚书,谥号文清,故后世称其为“薛文清”。隆庆五年(1571年),从祀孔庙。<br/>薛瑄继<a href="./?mention=曹端">曹端</a>之后,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门徒遍及山西、河南、关陇一带,蔚为大宗。其学传至明中期,又形成以<a href="./?mention=吕大钧">吕大钧</a>兄弟为主的“关中之学”,其势“几与阳明中分其感”。清人视薛学为<a href="./?mention=朱学">朱学</a>传宗,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a href="./?mention=高攀龙">高攀龙</a>认为,有明一代,学脉有二: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可见其影响之大。其著作集有《<a href="./?mention=薛文清公全集">薛文清公全集</a>》四十六卷。<br/>(概述内图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