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中道(1570年6月10日—1623年10月19日),字小修、一字少修,湖北公安人,明代文学家、官员。“
公安派”领袖之一,与兄长
袁宗道、
袁宏道称“
三袁”。
少即能文,长愈豪迈六岁中秀才,以豪杰自命,性格豪爽,喜交游,好读
老庄及佛家之书。成年后科场考试,几经落第,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中进士,授
徽州府教授、
国子监博士,官至
南京吏部郎中。
其在文风上反对复古拟古,认为文学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天下无百年不变之文章”;提倡真率,抒写性灵。晚年针对多俚语纤巧的流弊,提出以性灵为中心兼重格调的主张。
创作以散文为佳,游记、日记、
尺牍各有特色。
游记文描摹入微、情景交融,日记写得精粹,对后世
日记体散文有一定影响。诗偶有关心民生疾苦之作,写得较清新。诗文思想较平泛,酬作应答、
感时伤怀,艺术创新不够。有《
珂雪斋集》20卷,《
游居杮录》(《袁小修日记》)20卷。
袁中道(1570年6月10日—1623年10月19日),字小修、一字少修,湖北公安人,明代文学家、官员。“<a href="./?mention=公安派">公安派</a>”领袖之一,与兄长<a href="./?mention=袁宗道">袁宗道</a>、<a href="./?mention=袁宏道">袁宏道</a>称“<a href="./?mention=三袁">三袁</a>”。<br/>少即能文,长愈豪迈六岁中秀才,以豪杰自命,性格豪爽,喜交游,好读<a href="./?mention=老庄">老庄</a>及佛家之书。成年后科场考试,几经落第,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中进士,授<a href="./?mention=徽州府">徽州府</a>教授、<a href="./?mention=国子监">国子监</a>博士,官至<a href="./?mention=南京">南京</a><a href="./?mention=吏部郎中">吏部郎中</a>。<br/>其在文风上反对复古拟古,认为文学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天下无百年不变之文章”;提倡真率,抒写性灵。晚年针对多俚语纤巧的流弊,提出以性灵为中心兼重格调的主张。<br/>创作以散文为佳,游记、日记、<a href="./?mention=尺牍">尺牍</a>各有特色。<a href="./?mention=游记">游记</a>文描摹入微、情景交融,日记写得精粹,对后世<a href="./?mention=日记体">日记体</a>散文有一定影响。诗偶有关心民生疾苦之作,写得较清新。诗文思想较平泛,酬作应答、<a href="./?mention=感时伤怀">感时伤怀</a>,艺术创新不够。有《<a href="./?mention=珂雪斋集">珂雪斋集</a>》20卷,《<a href="./?mention=游居杮录">游居杮录</a>》(《袁小修日记》)2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