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11月成立于北京的
文学社团,因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员有
鲁迅、
周作人、
孙伏园、
川岛、
钱玄同、
林语堂等。该社并无明确的目标,但他们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提倡自由思想,
独立判断”。他们从事社会
文化批评,所写杂文和散文形成一种具有泼辣幽默的“
语丝文体”,因而被人们称为“
语丝派”。他们在反对封建复古逆流,反对封建军阀政府镇压北京
女师大学潮、制造“三一八”惨案的斗争中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该社内部的立场、思想倾向各有不同。周作人、林语堂等主张所谓的“
费厄泼赖”,散布“以宽大为怀,不念旧恶”的论调,而鲁迅等人则旗帜鲜明地提出要“痛打落水狗”。1930年3月《语丝》停刊后,该社停止活动。
1924年11月成立于北京的<a href="./?mention=文学社团">文学社团</a>,因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员有<a href="./?mention=鲁迅">鲁迅</a>、<a href="./?mention=周作人">周作人</a>、<a href="./?mention=孙伏园">孙伏园</a>、<a href="./?mention=川岛">川岛</a>、<a href="./?mention=钱玄同">钱玄同</a>、<a href="./?mention=林语堂">林语堂</a>等。该社并无明确的目标,但他们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提倡自由思想,<a href="./?mention=独立判断">独立判断</a>”。他们从事社会<a href="./?mention=文化批评">文化批评</a>,所写杂文和散文形成一种具有泼辣幽默的“<a href="./?mention=语丝文体">语丝文体</a>”,因而被人们称为“<a href="./?mention=语丝派">语丝派</a>”。他们在反对封建复古逆流,反对封建军阀政府镇压北京<a href="./?mention=女师">女师</a>大学潮、制造“三一八”惨案的斗争中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该社内部的立场、思想倾向各有不同。周作人、林语堂等主张所谓的“<a href="./?mention=费厄泼赖">费厄泼赖</a>”,散布“以宽大为怀,不念旧恶”的论调,而鲁迅等人则旗帜鲜明地提出要“痛打落水狗”。1930年3月《语丝》停刊后,该社停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