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恢(284年-345年),字道明,
琅琊阳都(今
山东沂南)人,曹魏镇东大将军、司空
诸葛诞之孙,东吴右将军
诸葛靓之子,东晋时期重臣,名士。
诸葛恢年少知名,初任即丘县长、临沂县令。
八王之乱时,南渡江东。琅琊王
司马睿任安东将军时,以诸葛恢为主簿、江宁县令。因讨
周馥有功,封博陵亭侯。司马睿升任镇东大将军,以诸葛恢为镇东参军、从事中郎。当时奏章堆积,诸葛恢斟酌处理,都很得宜。
晋愍帝即位,征召诸葛恢为尚书郎,司马睿上疏挽留,调为会稽太守。诸葛恢在任三年,政绩为诸郡第一,受到朝廷褒奖。不久,因母亲去世而离职服丧。服丧期满,授任中书令。
王敦表任其为丹阳尹,因久病免官。
太宁二年(324年),晋明帝征讨王敦,诸葛恢任侍中、奉车都尉。因讨
王含有功,进封建安伯。又任后将军、会稽内史。后历任侍中、左民尚书、武陵王师、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散骑常侍、尚书令等。
咸康八年(342年),受
晋成帝遗诏与
庾冰、
何充等为顾命大臣,一同辅佐朝政。晋康帝继位后,加任侍中、金紫光禄大夫。
永和元年(345年),诸葛恢去世,时年六十二。追赠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谥号敬。著有集五卷。
诸葛恢与荀闿、蔡谟号称“
中兴三明”,当时的人说:“京都三明各有名,蔡氏儒雅荀葛清。”
诸葛恢(284年-345年),字道明,<a href="./?mention=琅琊">琅琊</a><a href="./?mention=阳都">阳都</a>(今<a href="./?mention=山东">山东</a><a href="./?mention=沂南">沂南</a>)人,曹魏镇东大将军、司空<a href="./?mention=诸葛诞">诸葛诞</a>之孙,东吴右将军<a href="./?mention=诸葛靓">诸葛靓</a>之子,东晋时期重臣,名士。<br/>诸葛恢年少知名,初任即丘县长、临沂县令。<a href="./?mention=八王之乱">八王之乱</a>时,南渡江东。琅琊王<a href="./?mention=司马睿">司马睿</a>任安东将军时,以诸葛恢为主簿、江宁县令。因讨<a href="./?mention=周馥">周馥</a>有功,封博陵亭侯。司马睿升任镇东大将军,以诸葛恢为镇东参军、从事中郎。当时奏章堆积,诸葛恢斟酌处理,都很得宜。<br/>晋愍帝即位,征召诸葛恢为尚书郎,司马睿上疏挽留,调为会稽太守。诸葛恢在任三年,政绩为诸郡第一,受到朝廷褒奖。不久,因母亲去世而离职服丧。服丧期满,授任中书令。<a href="./?mention=王敦">王敦</a>表任其为丹阳尹,因久病免官。<br/>太宁二年(324年),晋明帝征讨王敦,诸葛恢任侍中、奉车都尉。因讨<a href="./?mention=王含">王含</a>有功,进封建安伯。又任后将军、会稽内史。后历任侍中、左民尚书、武陵王师、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散骑常侍、尚书令等。<br/>咸康八年(342年),受<a href="./?mention=晋成帝">晋成帝</a>遗诏与<a href="./?mention=庾冰">庾冰</a>、<a href="./?mention=何充">何充</a>等为顾命大臣,一同辅佐朝政。晋康帝继位后,加任侍中、金紫光禄大夫。<br/>永和元年(345年),诸葛恢去世,时年六十二。追赠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谥号敬。著有集五卷。<br/>诸葛恢与荀闿、蔡谟号称“<a href="./?mention=中兴三明">中兴三明</a>”,当时的人说:“京都三明各有名,蔡氏儒雅荀葛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