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院是宋代设立的舆论机关,负责在朝廷中搜集建议和评论。当时在朝廷中设立谏官和御史,通称
台谏。御史负责组织各种官员收集民间的意见;谏官议论施政的得失,供皇帝参考,有时还可纠正皇帝的错误。
宋承唐制,但宋与唐的谏官制度却有所不同。唐代谏官属
门下省,即由宰相负责统辖,是宰相的喉舌。宋初,朝廷把谏官分为左右
谏议大夫、左右司谏、左右正言,设立谏院,谏官再不属宰相管理和荐举,而由皇帝直接亲擢。谏院权限很大,对朝廷百官的任用及各种政事都可讨论,提出意见,规谏朝政缺失。
谏官在谏院有知无不言、言无非罪的风气,常常和宰相的意见相左,谏院成为监督朝廷官员的重要力量,但也使朝廷的施政容易处于议而不决状态。
宋天禧元年(1017)由门下省析置,以左右谏议大夫、左右司谏、左右正言为谏官。掌谏诤,凡朝政缺失,大臣及百官任用不当,朝廷各部门事有违失,皆可谏正。如以他官主管谏院称知谏院,司谏、正言亦有主官谏院称知谏院,司谏、正言亦有主管其他事务而不预谏诤者。
元丰改制以后,谏院取消,谏官职司改隶门下省。
谏院是宋代设立的舆论机关,负责在朝廷中搜集建议和评论。当时在朝廷中设立谏官和御史,通称<a href="./?mention=台谏">台谏</a>。御史负责组织各种官员收集民间的意见;谏官议论施政的得失,供皇帝参考,有时还可纠正皇帝的错误。<br/>宋承唐制,但宋与唐的谏官制度却有所不同。唐代谏官属<a href="./?mention=门下省">门下省</a>,即由宰相负责统辖,是宰相的喉舌。宋初,朝廷把谏官分为左右<a href="./?mention=谏议大夫">谏议大夫</a>、左右司谏、左右正言,设立谏院,谏官再不属宰相管理和荐举,而由皇帝直接亲擢。谏院权限很大,对朝廷百官的任用及各种政事都可讨论,提出意见,规谏朝政缺失。<br/>谏官在谏院有知无不言、言无非罪的风气,常常和宰相的意见相左,谏院成为监督朝廷官员的重要力量,但也使朝廷的施政容易处于议而不决状态。<br/>宋天禧元年(1017)由门下省析置,以左右谏议大夫、左右司谏、左右正言为谏官。掌谏诤,凡朝政缺失,大臣及百官任用不当,朝廷各部门事有违失,皆可谏正。如以他官主管谏院称知谏院,司谏、正言亦有主官谏院称知谏院,司谏、正言亦有主管其他事务而不预谏诤者。<br/><a href="./?mention=元丰改制">元丰改制</a>以后,谏院取消,谏官职司改隶门下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