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逸凡,广东
兴宁县人,
开国中将,学名邓国雄,曾用名邓惠民、邓彦。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政治工作者和高级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
八一勋章、一级
独立自由勋章、一级
解放勋章。 1912年6月14日生于兴宁水口镇峭峰堡村。1930年参加红军,曾任红4军第10师政治部秘书、宣传科干事,
红一军团第2师参谋处文书。参加
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和
长征。到达陕北后,参加直罗镇、东征、西征和山城堡战役。抗战爆发后,任
八路军第115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兼巡视团主任。参加
平型关战斗后,任第115师教导大队教育处处长,第344旅政治部宣传科科长、教导营政委、旅政治部副主任。1940年8月任八路军第5纵队政治部副主任,开辟
淮海抗日根据地。“
皖南事变”后,任华中总指挥部后方政治部主任,
新四军政治部秘书长。解放战争时期,任
山东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政治部主任,
第三野战军第21军政治部主任,
华东军政大学第三总队政委。率部参加了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淮海、渡江等战役。 建国后,历任驻越南军事顾问团政治顾问组组长、副团长、副总顾问,
越南人民军总政治部顾问。参加指挥了边界、中游、东北、宁平、和平、奠边府等重大战役战斗。回国后,历任
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副教育长兼学术研究部部长、教育长、副院长,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
广州军区副政治委员等职。
邓逸凡,广东<a href="./?mention=兴宁县">兴宁县</a>人,<a href="./?mention=开国中将">开国中将</a>,学名邓国雄,曾用名邓惠民、邓彦。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政治工作者和高级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a href="./?mention=八一勋章">八一勋章</a>、一级<a href="./?mention=独立自由勋章">独立自由勋章</a>、一级<a href="./?mention=解放勋章">解放勋章</a>。 1912年6月14日生于兴宁水口镇峭峰堡村。1930年参加红军,曾任红4军第10师政治部秘书、宣传科干事,<a href="./?mention=红一军团">红一军团</a>第2师参谋处文书。参加<a href="./?mention=中央苏区">中央苏区</a>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和<a href="./?mention=长征">长征</a>。到达陕北后,参加直罗镇、东征、西征和山城堡战役。抗战爆发后,任<a href="./?mention=八路军第115师">八路军第115师</a>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兼巡视团主任。参加<a href="./?mention=平型关战斗">平型关战斗</a>后,任第115师教导大队教育处处长,第344旅政治部宣传科科长、教导营政委、旅政治部副主任。1940年8月任八路军第5纵队政治部副主任,开辟<a href="./?mention=淮海抗日根据地">淮海抗日根据地</a>。“<a href="./?mention=皖南事变">皖南事变</a>”后,任华中总指挥部后方政治部主任,<a href="./?mention=新四军">新四军</a>政治部秘书长。解放战争时期,任<a href="./?mention=山东野战军">山东野战军</a>、<a href="./?mention=华东野战军">华东野战军</a>第2纵队政治部主任,<a href="./?mention=第三野战军">第三野战军</a>第21军政治部主任,<a href="./?mention=华东军政大学">华东军政大学</a>第三总队政委。率部参加了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淮海、渡江等战役。 建国后,历任驻越南军事顾问团政治顾问组组长、副团长、副总顾问,<a href="./?mention=越南人民军">越南人民军</a>总政治部顾问。参加指挥了边界、中游、东北、宁平、和平、奠边府等重大战役战斗。回国后,历任<a href="./?mention=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a>副教育长兼学术研究部部长、教育长、副院长,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a href="./?mention=广州军区">广州军区</a>副政治委员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