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象(约252年-312年),字子玄,河南洛阳人。
西晋时期的哲学家、玄学家。[3]
郭象年少有才理,尤喜老庄之学,善清谈,平日闲居在家。早年曾担任司徒掾,历官黄门侍郎、豫州牧长史、太傅主簿等,与太尉
王衍素有交游。永嘉末年(312年),郭象病逝。[3]
郭象热心追求权势,史书称其“任职当权,熏灼内外”。钱穆批评郭象“曲说媚势"。在哲学上,郭象创造了“独化”说,用以解释天地万物的生成和变化。在名教和自然的关系上,他调和二者,认为名教合于人的本性,人的本性也应符合名教。郭象还在“在各安其天性”的前提下,把“有为”和“无为”统一起来。郭象著有《庄子注》一书,把
《庄子》的比喻、隐喻变成推理和论证。此外,他还撰有《论语体略》等,今已亡佚。[3]
郭象(约252年-312年),字子玄,河南洛阳人。<a href="./?mention=西晋">西晋</a>时期的哲学家、玄学家。[3]<br/>郭象年少有才理,尤喜老庄之学,善清谈,平日闲居在家。早年曾担任司徒掾,历官黄门侍郎、豫州牧长史、太傅主簿等,与太尉<a href="./?mention=王衍">王衍</a>素有交游。永嘉末年(312年),郭象病逝。[3]<br/>郭象热心追求权势,史书称其“任职当权,熏灼内外”。钱穆批评郭象“曲说媚势"。在哲学上,郭象创造了“独化”说,用以解释天地万物的生成和变化。在名教和自然的关系上,他调和二者,认为名教合于人的本性,人的本性也应符合名教。郭象还在“在各安其天性”的前提下,把“有为”和“无为”统一起来。郭象著有《庄子注》一书,把<a href="./?mention=《庄子》">《庄子》</a>的比喻、隐喻变成推理和论证。此外,他还撰有《论语体略》等,今已亡佚。[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