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府堤位于
武昌解放路北段的西侧,其东原有司湖,清时在此筑堤,堤近都督府衙门,故名督府堤,亦称都府堤。清代末年,沿堤形成居民区,就叫都府堤大街,人们仍习称为都府堤。街为南北走向,南起自由路,北至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的大门口,长560米,宽6至10米。此街的41号是
毛泽东在1927年上半年主办农讲历时居住的地方,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是在这里写成的。蔡和森、彭湃、杨开慧、夏明翰、毛泽覃等都在这里住过。此街的10号原为武昌高等师范附小,是1924年任中共武汉地委书记陈潭秋的故居。1927年4月27日,中共第五次代表大会首次会议就是在这里举行的。
2006年底,武汉市政府对都府堤进行了综合整治,收回学校并恢复成立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将纪念馆对面,毗邻毛泽东旧居的武昌公园打造成廉政文化主题公园。这条417米,并集中三处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的都府堤成为历史风貌文化区。
 
                    都府堤位于<a href="./?mention=武昌">武昌</a>解放路北段的西侧,其东原有司湖,清时在此筑堤,堤近都督府衙门,故名督府堤,亦称都府堤。清代末年,沿堤形成居民区,就叫都府堤大街,人们仍习称为都府堤。街为南北走向,南起自由路,北至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的大门口,长560米,宽6至10米。此街的41号是<a href="./?mention=毛泽东">毛泽东</a>在1927年上半年主办农讲历时居住的地方,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是在这里写成的。蔡和森、彭湃、杨开慧、夏明翰、毛泽覃等都在这里住过。此街的10号原为武昌高等师范附小,是1924年任中共武汉地委书记陈潭秋的故居。1927年4月27日,中共第五次代表大会首次会议就是在这里举行的。<br/>2006年底,武汉市政府对都府堤进行了综合整治,收回学校并恢复成立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将纪念馆对面,毗邻毛泽东旧居的武昌公园打造成廉政文化主题公园。这条417米,并集中三处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的都府堤成为历史风貌文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