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成门(普通话:Fùchéngmén,
北京话:Fǔchéngmén)位于
西城区中部。元代为
大都城平则门所在地,明、清为京师内城九门之一。元
至元四年(1267)元世祖
忽必烈在
金中都城东北修筑新城,至元二十二年完工,共设11座城门,西、东、南城垣各3座,城北垣2座,西城垣中间1座为平则门。
阜成门,内为通往大内宫殿方向的平则门街,街北侧有西成坊、福田坊、集庆坊及大圣寿万安寺(今
妙应寺),街南侧有金城坊、咸宜坊、安富坊。
元朝时为平则门,与
朝阳门东西两方遥遥相对,京西
门头沟斋堂的
煤车,多出入此门,故
瓮城门洞内由煤栈客商募捐刻梅花 一束记之。“梅”与“煤”谐音,每当北风呼号,漫天皆白,烘炉四周之人皆赞:“阜成梅花报暖春”。
阜成门,位于北京内城西垣南侧,元时名“平则门”,明正统四年(1439年)重修,改名“阜成门”,为通往京西之门户,明清及后来很长时间,城内所需煤炭皆由此运入。
阜成门(普通话:Fùchéngmén,<a href="./?mention=北京话">北京话</a>:Fǔchéngmén)位于<a href="./?mention=西城区">西城区</a>中部。元代为<a href="./?mention=大都城">大都城</a>平则门所在地,明、清为京师内城九门之一。元<a href="./?mention=至元">至元</a>四年(1267)元世祖<a href="./?mention=忽必烈">忽必烈</a>在<a href="./?mention=金中都">金中都</a>城东北修筑新城,至元二十二年完工,共设11座城门,西、东、南城垣各3座,城北垣2座,西城垣中间1座为平则门。<br/>阜成门,内为通往大内宫殿方向的平则门街,街北侧有西成坊、福田坊、集庆坊及大圣寿万安寺(今<a href="./?mention=妙应寺">妙应寺</a>),街南侧有金城坊、咸宜坊、安富坊。<a href="./?mention=元朝">元朝</a>时为平则门,与<a href="./?mention=朝阳门">朝阳门</a>东西两方遥遥相对,京西<a href="./?mention=门头沟">门头沟</a>斋堂的<a href="./?mention=煤车">煤车</a>,多出入此门,故<a href="./?mention=瓮城">瓮城</a>门洞内由煤栈客商募捐刻梅花 一束记之。“梅”与“煤”谐音,每当北风呼号,漫天皆白,烘炉四周之人皆赞:“阜成梅花报暖春”。<br/>阜成门,位于北京内城西垣南侧,元时名“平则门”,明正统四年(1439年)重修,改名“阜成门”,为通往京西之门户,明清及后来很长时间,城内所需煤炭皆由此运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