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门,为
南京明城墙民国增辟城门之一,介于通济门、武定门和中华门之间,因地处附近的
雨花台而得名。
江宁路南北向穿过城门,经雨花桥过秦淮河。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国民政府为将
京市铁路在养虎巷处与江南铁路连接,与京粤线贯通,特在
南京明城墙基础上开辟一座城门。
20世纪50年代,席卷全国的拆城运动波及南京,其中雨花门及东西两侧城墙遭到拆除,城砖被用作建高炉或附近民居。
2009年,南京市政府利用老城砖修缮雨花门段城墙,复建
雨花门城门,其主拱门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宽约5.5米、高约6.35米的副拱门,各设一条慢车道、一条人行道。
雨花门,为<a href="./?mention=南京明城墙">南京明城墙</a>民国增辟城门之一,介于通济门、武定门和中华门之间,因地处附近的<a href="./?mention=雨花台">雨花台</a>而得名。<a href="./?mention=江宁路">江宁路</a>南北向穿过城门,经雨花桥过秦淮河。<br/>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国民政府为将<a href="./?mention=京市铁路">京市铁路</a>在养虎巷处与江南铁路连接,与京粤线贯通,特在<a href="./?mention=南京明城墙">南京明城墙</a>基础上开辟一座城门。<br/>20世纪50年代,席卷全国的拆城运动波及南京,其中雨花门及东西两侧城墙遭到拆除,城砖被用作建高炉或附近民居。<br/>2009年,南京市政府利用老城砖修缮雨花门段城墙,复建<a href="./?mention=雨花门">雨花门</a>城门,其主拱门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宽约5.5米、高约6.35米的副拱门,各设一条慢车道、一条人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