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修(510~535年),字孝则,河南洛阳人。北魏末代皇帝(532-535年在位),孝文帝
元宏之孙,广平武穆王
元怀第三子。
博学多才,喜好武事,沉稳厚重。初封
汝阳县公,拜
通直散骑侍郎、
中书侍郎。孝庄帝即位后,转
太常卿、
宗正卿,封为平阳王。节闵帝
普泰初年,拜
侍中、
镇东将军、
仪同三司、
尚书左仆射。
中兴二年(532年),在大将军
高欢拥立下,登基为帝,年号
太昌。
永熙三年(534年),不满
高欢专政,迁都长安,投奔
宇文泰。十二月(535年2月),为丞相
宇文泰所弑,时年二十五岁。从此,北魏王朝正式分裂成为东魏和
西魏。
元修死后,埋于草堂佛寺。十余年后,葬于云陵。西魏追谥为孝武皇帝,东魏追谥为出帝,庙号显宗。
 
                    元修(510~535年),字孝则,河南洛阳人。北魏末代皇帝(532-535年在位),孝文帝<a href="./?mention=元宏">元宏</a>之孙,广平武穆王<a href="./?mention=元怀">元怀</a>第三子。<br/>博学多才,喜好武事,沉稳厚重。初封<a href="./?mention=汝阳县">汝阳县</a>公,拜<a href="./?mention=通直散骑侍郎">通直散骑侍郎</a>、<a href="./?mention=中书侍郎">中书侍郎</a>。孝庄帝即位后,转<a href="./?mention=太常">太常</a>卿、<a href="./?mention=宗正卿">宗正卿</a>,封为平阳王。节闵帝<a href="./?mention=普泰">普泰</a>初年,拜<a href="./?mention=侍中">侍中</a>、<a href="./?mention=镇东将军">镇东将军</a>、<a href="./?mention=仪同三司">仪同三司</a>、<a href="./?mention=尚书左仆射">尚书左仆射</a>。<a href="./?mention=中兴">中兴</a>二年(532年),在大将军<a href="./?mention=高欢">高欢</a>拥立下,登基为帝,年号<a href="./?mention=太昌">太昌</a>。<a href="./?mention=永熙">永熙</a>三年(534年),不满<a href="./?mention=高欢">高欢</a>专政,迁都长安,投奔<a href="./?mention=宇文泰">宇文泰</a>。十二月(535年2月),为丞相<a href="./?mention=宇文泰">宇文泰</a>所弑,时年二十五岁。从此,北魏王朝正式分裂成为东魏和<a href="./?mention=西魏">西魏</a>。<br/>元修死后,埋于草堂佛寺。十余年后,葬于云陵。西魏追谥为孝武皇帝,东魏追谥为出帝,庙号显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