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重贵(914年-974年),
太原府太原县(今
山西省太原市)人,晋高祖
石敬瑭的养子,
后晋末代皇帝(942年-946年)。
石重贵生父早亡,少时谨厚,为石敬瑭所爱。石敬瑭叛唐南下时,留守太原,掌管
河东事务,稳定后方。石敬瑭称帝后,历任开封尹、
东京留守,政绩平平。
天福六年(941年)
安从进叛乱,石重贵出兵果断,次年即平襄州之乱。天福七年(942年)六月,石敬瑭去世,石重贵于柩前继位。石重贵甫一即位,不顾晋辽国力差距,力排众议,“仅称孙不称臣”,随后又多次挑衅
契丹,加之两国的野心家怂恿,天福八年(943年)年末,契丹大军以
杨光远为内应挥师南下,石重贵亲自领兵北上,于
戚城、马家渡击败契丹军,逼迫其在
澶州与后晋军展开决战,契丹兵败北去。次年年末契丹再度南侵,石重贵亲征,后晋大军在
阳城附近的白团卫大破契丹,契丹国主仓皇北逃。
开运三年(946年)十月,石重贵多次遣使称臣求和无果后,下诏北伐,然而主帅
杜重威消极避战,最后竟率军阵前投敌。十二月契丹大军攻占后晋都城,石重贵出降,后晋灭亡。随后石重贵被流放
黄龙府,于辽
保宁六年(974年)六月病死,
辽景宗追封他为晋王。
石重贵在位期间,后晋国内天灾不断,藩镇拥兵自重。契丹连年寇边,朝廷只能括率民财以充军费,人民负担极重。石重贵长期沉迷畋猎,排挤重臣
桑维翰,重用外戚,致使朝政益坏,国力亏空,最终兵败国破。
(概述图来源:)
石重贵(914年-974年),<a href="./?mention=太原府">太原府</a><a href="./?mention=太原县">太原县</a>(今<a href="./?mention=山西省">山西省</a><a href="./?mention=太原市">太原市</a>)人,晋高祖<a href="./?mention=石敬瑭">石敬瑭</a>的养子,<a href="./?mention=后晋">后晋</a>末代皇帝(942年-946年)。<br/>石重贵生父早亡,少时谨厚,为石敬瑭所爱。石敬瑭叛唐南下时,留守太原,掌管<a href="./?mention=河东">河东</a>事务,稳定后方。石敬瑭称帝后,历任开封尹、<a href="./?mention=东京留守">东京留守</a>,政绩平平。<a href="./?mention=天福">天福</a>六年(941年)<a href="./?mention=安从进">安从进</a>叛乱,石重贵出兵果断,次年即平襄州之乱。天福七年(942年)六月,石敬瑭去世,石重贵于柩前继位。石重贵甫一即位,不顾晋辽国力差距,力排众议,“仅称孙不称臣”,随后又多次挑衅<a href="./?mention=契丹">契丹</a>,加之两国的野心家怂恿,天福八年(943年)年末,契丹大军以<a href="./?mention=杨光远">杨光远</a>为内应挥师南下,石重贵亲自领兵北上,于<a href="./?mention=戚城">戚城</a>、马家渡击败契丹军,逼迫其在<a href="./?mention=澶州">澶州</a>与后晋军展开决战,契丹兵败北去。次年年末契丹再度南侵,石重贵亲征,后晋大军在<a href="./?mention=阳城">阳城</a>附近的白团卫大破契丹,契丹国主仓皇北逃。<br/><a href="./?mention=开运">开运</a>三年(946年)十月,石重贵多次遣使称臣求和无果后,下诏北伐,然而主帅<a href="./?mention=杜重威">杜重威</a>消极避战,最后竟率军阵前投敌。十二月契丹大军攻占后晋都城,石重贵出降,后晋灭亡。随后石重贵被流放<a href="./?mention=黄龙府">黄龙府</a>,于辽<a href="./?mention=保宁">保宁</a>六年(974年)六月病死,<a href="./?mention=辽景宗">辽景宗</a>追封他为晋王。<br/>石重贵在位期间,后晋国内天灾不断,藩镇拥兵自重。契丹连年寇边,朝廷只能括率民财以充军费,人民负担极重。石重贵长期沉迷畋猎,排挤重臣<a href="./?mention=桑维翰">桑维翰</a>,重用外戚,致使朝政益坏,国力亏空,最终兵败国破。<br/>(概述图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