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昱(320年-372年9月12日),字道万,祖籍河内郡温县(今
河南省温县)。
东晋第八位皇帝(372年1月6日-9月12日在位),晋元帝
司马睿幼子,晋明帝
司马绍异母弟,母为简文宣太后
郑阿春。
司马昱历仕元、明、成、康、穆、哀、废帝七朝,受封琅邪王、会稽王。
晋穆帝时任
抚军大将军、
录尚书事,与尚书令
何充共同辅政。何充逝世后,司马昱总理朝政,引名士
殷浩等参政,对抗威权日重的大司马
桓温。殷浩北伐兵败,反为
桓温所废。废帝
司马奕即位后,册封琅琊王,又进位丞相、录尚书事。太和六年十一月(372年1月),桓温改立司马昱为帝。司马昱即位后,多受桓温牵制,仅能“拱默守道而已”,在位仅八个月后,便因忧愤而崩,终年五十三岁。
谥号简文皇帝,
庙号太宗,葬于高平陵。
司马昱善于清谈,史称“清虚寡欲,尤善玄言”,是名副其实的
清谈皇帝,在他提倡下,东晋中期前
玄学呈现丰饶的发展。有文集五卷,今已佚。
司马昱(320年-372年9月12日),字道万,祖籍河内郡温县(今<a href="./?mention=河南省">河南省</a><a href="./?mention=温县">温县</a>)。<a href="./?mention=东晋">东晋</a>第八位皇帝(372年1月6日-9月12日在位),晋元帝<a href="./?mention=司马睿">司马睿</a>幼子,晋明帝<a href="./?mention=司马绍">司马绍</a>异母弟,母为简文宣太后<a href="./?mention=郑阿春">郑阿春</a>。<br/>司马昱历仕元、明、成、康、穆、哀、废帝七朝,受封琅邪王、会稽王。<a href="./?mention=晋穆帝">晋穆帝</a>时任<a href="./?mention=抚军大将军">抚军大将军</a>、<a href="./?mention=录尚书事">录尚书事</a>,与尚书令<a href="./?mention=何充">何充</a>共同辅政。何充逝世后,司马昱总理朝政,引名士<a href="./?mention=殷浩">殷浩</a>等参政,对抗威权日重的大司马<a href="./?mention=桓温">桓温</a>。殷浩北伐兵败,反为<a href="./?mention=桓温">桓温</a>所废。废帝<a href="./?mention=司马奕">司马奕</a>即位后,册封琅琊王,又进位丞相、录尚书事。太和六年十一月(372年1月),桓温改立司马昱为帝。司马昱即位后,多受桓温牵制,仅能“拱默守道而已”,在位仅八个月后,便因忧愤而崩,终年五十三岁。<a href="./?mention=谥号">谥号</a>简文皇帝,<a href="./?mention=庙号">庙号</a>太宗,葬于高平陵。<br/>司马昱善于清谈,史称“清虚寡欲,尤善玄言”,是名副其实的<a href="./?mention=清谈">清谈</a>皇帝,在他提倡下,东晋中期前<a href="./?mention=玄学">玄学</a>呈现丰饶的发展。有文集五卷,今已佚。